7月10日,西安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艺心向党·红韵宜川”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把美育课堂搬进了宜川县中山街社区,以红色美育浸润童心,以禁毒宣传守护万家,让一幅幅童真画作、一把把五彩团扇、一张张禁毒手册,化作艺术与公益交织的涓涓暖流。几日来,团队用脚步丈量壶口文脉,用画笔勾勒红色记忆,用设计点亮社区微光,把专业所学转化为可感可及的幸福增量,为宜川县域文化振兴续写青春注脚。




一大早,团队走进中山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这里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红色美育小课堂。活动伊始,团队成员以《卫我中华,吾国有我》为题展开演讲。生动的讲述中,既有对国防重要性的深刻阐释,也有对当下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真切感慨,字里行间满是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愿他们勤勉向学,未来能以己之力报效祖国,真挚的情感令人动容。随后,《一画一课》美育小课堂正式开启。团队与孩子们一同赏析了四幅红色艺术作品,涵盖国画、木刻版画等多种形式。从画面中,大家仿佛看到了抗战岁月的艰难卓绝,也感受到了新中国建设的蓬勃力量。团队希望通过这样的绘画赏析与美育熏陶,在孩子们心中悄悄播下热爱祖国的种子。




随后,小朋友们铺开画纸,团队成员穿梭其间,陪每位小朋友挑选心仪的画面主题,孩子们的小胳膊肘稳稳撑在桌沿,指尖捏紧水彩笔,动作里满是专注。画和平鸽的小朋友,先用水彩笔勾出翅膀的弧度,再换白色笔慢慢填涂,有孩子换了支小红笔,在鸽子嘴里画了道细细的线,像是衔着小旗子;画天安门的孩子们握着棕笔描城楼轮廓,举着黄笔问队员姐姐“屋顶是不是要亮一点”,得到肯定后,笔锋压得更实了。队员们蹲在旁边,教他们让国旗飘带的线条更流畅,提醒和平鸽的翅膀该往哪边弯更显灵动,听着孩子们时不时冒出的“这样画对不对”,笑着点头时,看那些画纸上的红与黄、飞鸽与城楼,正随着水彩笔的痕迹,把课堂里的红色故事,慢慢铺成了看得见的模样。




画笔落下最后一抹颜色,孩子们和队员们的笑声此起彼伏。孩子们都开心的举着自己的作品,像捧着新得的勋章,争先恐后地围到镜头前,小手紧拉着大手,想和哥哥姐姐们留下合影。快门按下的瞬间,画布上的国旗、星星、向日葵,连同刚刚诞生的友谊,一起定格在彼此的笑眼里。



大家移步至服务中心前的广场,共同参与 “手印寄初心” 仪式。在团队成员绘制的“艺心向党,红韵宜川” 主题横幅前,孩子们和团队成员一起将五颜六色的手掌印按压在横幅上。一个个错落有致的手印交织成一幅寓意深刻的图案,既体现了孩子们与团队成员的紧密联结,更是艺术与推动宜川县域文化发展结合的生动展示。


美育课堂结束后,团队又跟随社区志愿一同在社区范围内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宣传工作。大家拿着远离毒品宣传册,深入居民小区、沿街商铺、休闲广场等场所,向居民普及毒品的种类、危害及防范措施。宣传过程中,团队成员结合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毒品对个人健康、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的严重危害,引导居民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毒品诱惑,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禁毒意识和防范能力。



教孩子们画爱国主题绘画,重在传递情感。在和小朋友们一同描绘国旗、天安门、长城的过程中,他们的小手笨拙却认真。边画边讲背后的故事,稚嫩的声音里渐渐有了骄傲。原来,爱国不需要宏大口号,是孩子笔下鲜艳的色彩,是眼中闪烁的光,是童心里悄然种下的归属感——用画笔让爱国的种子在纯真土壤里发芽、开花。-2023级本科生郑傲秋

在宜川县中山街社区,我为小朋友们指导红色主题绘画,看着他们用稚嫩的笔触描绘信仰与希望,我的心也被深深触动。一次配色的建议,是一次精神的传递;一幅童真的画卷,是一场静默的传承。艺术在这里不再高远,而是贴近土地、融入童心。 -2023级本科生王靖雅

今日可爱日常已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