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西安美术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定。出征仪式后,跨媒体艺术系艺创助农团队赴蒲城,以“传承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为使命,开展直播展览艺创助农活动。
青年学子们带着专业所长,主动扎根基层一线,既为活化蒲城非遗文化、拓宽农产销路而来,更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向党、服务人民”的誓言,让艺术之花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绽放。

01
直播带货
石子馍香飘四溢
在蒲城毛女食品公司,实践团队深入石子馍生产一线,用镜头记录传统美食制作工艺。学子们设计的周边方案与石子馍联动,为老字号注入全新活力。通过精心策划的直播,直观的展示了其香脆美味。直播间互动热烈,拓宽了销路,助力了馍厂增收。

连续几日的直播助农活动中,艺创助农团队累计观看人数达27029人次,销售额达到1261.95元。通过直播,不仅帮助当地农户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还为他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团队为蒲城的农产品搭建了线上销售平台,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02
追寻历史
青春视角筑新章
艺创助农团队先后走进杨虎城将军纪念馆、王鼎纪念馆、文庙等历史地标,精心录制口播视频,用当代青年视角讲述蒲城故事,感悟精神力量。这些影像将成为生动的思政素材,传播蒲城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
蒲城的文化调研与传承过程中,艺创助农团队成员们深深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麦秆画与石子馍,作为蒲城的瑰宝,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通过团队的努力,让这些文化走进大众视野,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上它们,为弘扬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贡献了一份微薄之力。未来,团队将继续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03
非遗焕新
麦秆画展映匠心
非遗助农展览同样取得圆满成功,古老工艺在创新设计中焕发生机,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助力增收的靓丽名片。现场不仅展示了精美绝伦的麦秆画艺术作品,让观众近距离感受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湛技艺与艺术价值,更设置了互动节。观众可参与关于蒲城非遗文化传承与历史文化遗产认知的问卷调查,共同为蒲城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建言献策。
艺术赋能乡村,绝非一时之举。艺创助农团队成员以敏锐感知与创新实践,证明了艺术在活化资源、提振经济、传承文化中的独特价值。当艺术的种子扎根于乡村沃土,终将绽放出共荣之花。田野与艺术的融合,正为振兴之路绘就充满希望的未来图景。




通过这些天的实践,青年学子脚踩蒲城沃土,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历史现场。当青春力量邂逅千年古县,艺术便跳出展馆橱窗,化作激活乡土振兴、赓续文化根脉的鲜活动能。
此次实践既是党团引领下的技艺传承,更是青年与乡村在新时代的双向赋能。正如蒲城艺术乡建实践所彰显的:“劳动绘就画卷,奋斗本身就是青春的底色。”学子们以镜头定格乡土新貌,用创意唤醒传统基因,在古县大地上播撒的不仅是艺术星火,更是青年担当——以实干践行初心,用青春助力乡村振兴,让红色血脉在实践中赓续传承。
04
活动效果
本次我系三下乡实践活动受到了多家校外媒体的关注与报道,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到蒲城的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实践。


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成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与协作。在实践中,团队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策划部精心设计活动方案,资料部深入收集整理信息,直播部全力保障直播效果,宣发部积极推广活动成果……每一个部门都不可或缺,每一个成员都全力以赴。



“三下乡”社会实践虽已结束,但艺创助农团队的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之路仍在继续。带着在蒲城收获的感动与成长,团队成员们将继续前行,用青春的汗水与智慧,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贡献更多力量,让乡村振兴的画卷在中华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