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响农耕之门
艺术赋能启乡村新篇
环艺三下乡特辑
为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和美乡村建设,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的基本精神、核心要义、丰富内涵。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乡村振兴促进团社会实践服务队前往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通过开展“助农兴农艺术融乡村,特色教学非遗文化进课堂”等活动,将艺筑乡韵和美育教育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

黄陵,华夏文明的精神原乡,坐拥"天下第一陵"黄帝陵。作为"人文初祖"黄帝的安息之地,这里承载着中华文明肇始的记忆——黄帝制舟车、创五谷,奠定华夏根基。


前期筹备会上,指导老师从理论与实践双维度精准锚定方向,团队成员围绕“艺术赋能和美乡村建设”展开深度研讨。从装置设计到任务分工,每个环节都融入对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创新思考,为即将开启的黄陵之旅筑牢扎实根基。
肩负使命与憧憬,建筑环境艺术系乡村振兴实践团社会实践队启程前往黄陵县刘家川村。依托专业设计优势,团队将深度挖掘在地文化,通过艺术创新赋能乡村发展。这场实践不仅是设计技艺的落地,更是青年学子对华夏文明的躬身解读——当理论照进黄陵的山水人文,文明传承将从文献记载升华为可触摸、可感知的生动实践。
实践团抵达黄陵县后,首站调研在桥山街道办人大主席贾勋、桥山街道刘家川村副书记白典的引领下有序开展。调研伊始,贾勋主任从艺术赋能乡村的视角出发,提出以街道为载体打造特色打卡点、对巷口门洞实施景观升级的初步构想,为后续设计工作锚定方向。

随着调研深入,贾勋主任带领团队探访“守陵人”故居。黄土窑洞承载着民族建筑智慧,百年槐树镌刻着岁月年轮,在此情境中,贾勋主任生动讲述守陵家族世代传承的故事,为团队挖掘在地文化内涵提供鲜活素材。最后,众人沿环山步道而行,沉浸式感受刘家川村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详细考察拟定步道升级改造点位,为后续规划积累详实的环境数据与文化素材。


紧接着,实践团队走进刘家川村乡愁馆开展专题参观学习。馆内系统陈列关中和陕北地区的农耕文明遗存,集中展示地域特色鲜明的剪纸艺术与非遗面花工艺,构建起传统民俗文化的立体图景。贾勋主任着重介绍以"黄陵八景"为主题的剪纸作品,其中"沮水秋风透体凉,两个飞天洗爵觞""龙湾晓雾破天荒,五条青龙绕山梁"等诗句所描绘的意境,通过剪纸艺术活态呈现刘家川村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






馆内最具特色的沉浸式展区,完整复刻旧时黄陵民居的建筑形制与室内陈设,从砖瓦到雕花窗棂,从传统家具到生活器具,以高度还原的场景设计,让参观者得以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感受黄陵传统村落的生活美学与历史温度。



调研行程尾声,实践团队走进刘家川村非遗手工艺坊进行专项考察。这座承载着传统技艺的工坊,以沉浸式的空间展示,将地域文化精髓与匠人匠心娓娓道来,为团队后续的艺术创新实践提供了鲜活的灵感源泉与文化样本。


调研行程结束后,实践团队即刻返回基地,争分夺秒开展资料整理与成果汇总工作。成员们迅速投入状态,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对当日收集的一手素材进行设计思路整理,分组设计,为后续方案设计和实地搭建筑牢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