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美术学院重大艺术服务创新团队
“艺术赋能和美乡村建设创新团队”专项行动
为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和美乡村建设,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的基本精神、核心要义、丰富内涵。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乡村振兴促进团社会实践服务队前往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通过开展“助农兴农艺术融乡村,特色教学非遗文化进课堂”等活动,将艺筑乡韵和美育教育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

7月9日下午,团队在当地领导的支持协调下,与当地的传承人和居民共同开展了一系列非遗传承研学活动,一场热闹的非遗文化体验课程欢乐开启,通过扎染、漆扇制作、剪纸与捏花馍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魅力,让文化种子扎根童心。  

在捏花馍环节,当地的传承老师先是细细讲述花馍从节庆祭祀到日常祝福的传承脉络,从面团的发酵讲究到纹样的吉祥寓意,让孩子们知晓这门手艺里藏着的乡土智慧。随后,老师手把手教孩子们揉、捏、剪、塑的造型手法。孩子们循着老师的指导,用小手揉捏出自己理解中的模样,一个个憨态可掬的花馍渐渐成型。满室欢声笑语里,孩子们触摸着自己作品的温热,也慢慢体会到“蒸花馍、盼吉祥”里藏着的民俗意涵与世代相传的美好期盼。


剪纸艺术环节巧思尽显。老师先是细致讲解了剪纸的核心原理,随后拿起红纸现场示范:握着剪刀从边缘入手,时而灵巧转动纸张,避开线条的拐角;时而放慢速度,小心处理图案的镂空细节,边剪边提醒大家“剪曲线要稳,剪直线要挺,遇到细小的连接部分千万不能急”剪纸技法教学后,鼓励孩子们大胆创作,剪刀在手中灵活穿梭,一张张红纸很快变成了形态各异的艺术品。


在扎染和漆扇体验中,建筑环境艺术系研究生闫一洲先为大家细致讲解扎染的历史传承脉络,从古老的防染技艺到不同地域的风格演变,再手把手示范捆扎、染色的核心技法——如何通过螺旋缠绕固定出灵动纹路,怎样折叠布料染出对称图案,操作细节里藏着对传统的敬畏。随后团队学生与孩子们默契互动,带领尝试螺旋纹、折叠染等技法,孩子们动手捆扎、浸泡、染色,让白布晕染出蓝白花纹,感受“随机即美”的韵味;漆扇制作中,同学们演示漆液调配与上色技巧,孩子们在帮助下用旋转、Z字叠加等手法上色,体会“慢工出细活”的匠心,让素白扇面渐显饱满协调的精致质感。 


       
活动尾声,孩子们稚嫩话语里满是成就感,全体师生与作品合影,定格“触摸传统、传承文化”的美好瞬间。此次课程不仅让孩子们感受非遗魅力,更培养了创造力与文化认同,让非遗种子在童心悄然生长。后续团队将会在刘家川街道开展本次研学课程的在地展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