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团委

基层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风采 >> 正文



“三下乡”展播 | 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红韵新声”第三站:环艺青年寻绎从精神宣言到生态奇迹的革命场域
日期: 2025-08-03      信息来源:      点击数:

艺术+“大思政课”铸魂育人体系建设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开创陕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组建了“红韵新声:建筑环境艺术系赴延安红色遗产活化路径研究实践团队”。该团队积极参与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文物局、陕西高校革命文化传承联盟举办的“新时代青年延安行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将延安精神与抗战精神有机融入到实践环节,通过实地调研革命文物与历史场景,有效引导学生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厚爱国情怀。



本次活动以抗战时期爱国进步青年北上延安为历史背景,以当时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至延安的线路为参考,途经泾阳、黄陵、洛川、甘泉、富县等地,参访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薛家寨革命旧址、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革命旧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宝塔山、枣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等革命场馆,调研八千里豆腐干厂等反映乡村振兴成果的企业,使青年学子实地感受了延安精神的内涵,加深了对思政课理论知识的理解,淬炼了红色遗址类建筑与环境历史文化研究的专业内涵。


第三日:雪地寻踪·英烈事觅党旗下誓·南泥湾忆·抗战传扬

寒天篝火·赤旗漫卷

走进毛泽东“雪地讲话旧址”


7月12日上午,西安美术学院师生代表前往甘泉县“毛泽东雪地讲话旧址”参观学习。在讲解员引领下,师生们走进旧址陈列室。透过历史图片、文物和文献,大家仿佛回到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深刻领会了“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的伟大论述内涵。厚重的红色氛围,让大家深受鼓舞,真切感悟到了革命先辈们“坚韧不拔、团结奋进、实事求是、为民牺牲”的长征精神。








力行足迹·青春筑梦

特色实践活动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参观结束后,师生们跟随领队的引导,开展了一项特别的革命榜样人物探秘游艺活动。即同学们分组寻找旧址内隐藏的信封,拼凑出榜样人物的英雄事迹进行宣传。学生代表何嘉怡同学以《雪地里的传承·星空中的担当》为题,讲述了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总工程师孙武坚守信念、勇毅笃行的故事,率团队攻克关键技术,助力航天12战12捷。榜样的力量激励着同学们要心无旁骛的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竭力谱写时代辉煌。

活动期间,在毛泽东旧居前我院学生代表党泽帆同学与西安工业大学合唱队携同演绎《强军战歌》。激昂的歌声不仅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增进了兄弟院校同学的友谊,彰显了我校学子的自信开朗、积极向上、意气昂扬的精神面貌。






言回响·赤心永恒

重温入党誓词筑牢党员信仰之基


今晨活动最后,在李媛教授和杨奕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党员整齐列队,面向鲜红的党旗,庄严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铿锵有力的誓言在旧址上空回荡,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入党初心的回望和对使命担当的承诺,深深激荡着每位党员的心灵。此次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党性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了他们爱党、信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垦荒精神·绘入青春

走进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


下午师生一行步入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组群雕塑,遒劲有力的展现了南泥湾劳动军民栩栩如生的形象:有的弯腰挥锄,有的手指捻线,有的肩扛粮袋,他们的姿态没有丝毫懈怠,每一块肌肉的线条都蕴含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坚韧力量。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们一点点走进了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精彩的空间深处,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历史。从抗日战争的艰苦背景,到八路军三五九旅响应号召进驻南泥湾,大家听着那些开荒种地、纺线织布的故事:战士们如何用简陋的工具开垦荒地,军民如何一起解决粮食短缺的难题,从最初的荒无人烟到后来“平川稻谷香,肥鸭满池塘”的丰收景象,每一个细节都深切叩动师生们的心弦。站在《南泥湾》的歌谱前,众人一同唱响经典传唱的《南泥湾》引得路人驻足共唱。“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歌声在展馆里共鸣回荡,和周围的老照片、旧物件呼应着,仿佛一下子和当年的场景重叠了。

临近尾声,“劳模精神”与“南泥湾精神”的展陈格外醒目。这两种精神,就藏在先辈们挥锄、纺线的身影里——爱岗敬业、甘于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作为青年学子不仅深受触动,更在心中默默承诺:往后无论创作还是治学,都要带着这份精神笃定前行。










世界同胜·言承浩气

纪念中国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朗诵活动


结束了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的参观,我院学生代表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安康学院的师生们联合开展朗诵活动,共同重温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壮阔历史。站在这片承载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土地上,各校师生从不同视角接力讲述,让浴火重生的历史成为激励青年担当的鲜活教材。

我院师生以艺术为钥,打开了一段特殊的记忆,聚焦“艺术与抗战”的联结,从南泥湾纪念馆里带着泥土气息的版画、宣传画讲起:当年美术工作者背着画板深入前线,以刻刀为刃、画笔为枪,让版画中“锄头与枪”的意象成为“自力更生·支援抗战”的宣言,街头宣传画里军民联防的图景凝聚起“保家卫国”的磅礴力量。无论是当年的色彩旋律,还是军民同心的抗争,都是抗战史诗中不可替代的“精神食粮”。如今,青年学子更应以青春之力传承这份精神,让历史的光芒在新时代实践中生生不息!


12EF29



今天的红色之旅,从甘泉县毛泽东雪地讲话旧址到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脉搏上。在雪地讲话旧址,学子们触摸了长征精神的温度,从拼凑的英雄事迹中读懂了保家卫国的赤诚,党旗下的宣誓更让信念扎根心底。

南泥湾的纺车与锄头,展现了自力更生的奋斗图景,而五校联合的宣讲,让抗战胜利80周年的意义愈发清晰——无论是长征的信念、南泥湾的实干,还是抗战的团结,都在诉说同一个真理:精神的力量永不褪色。这一天,学子们不仅是历史的参观者,更成为精神的传承者,先辈们用热血与汗水铸就的丰碑,终将化作青年砥砺前行的勇气,在新时代续写属于她/他们的担当。


青春寄语


15D73


郑森: 三天的延安行“大思政课”研学之旅,我们踏寻革命足迹: 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触摸泛黄电报聆听旧故事,我仿佛听见了隐蔽战线的无声战斗;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里,红旗在岩壁飘扬,先辈以热血点燃希望;南泥湾的垦荒犁痕犹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震撼人心;甘泉雪地讲话旧址,风雪中领袖的话语如炬,照亮信仰的力量。历史虽远,但先烈之魂永驻,激励吾辈以实干担当,续写时代荣光!


1F944


党泽帆:从西安出发一路向北,踏足铜川、延安,触摸烽火岁月的印记,革命先辈的热血与坚守扑面而来。在照金纪念馆前宣讲《红星照耀青春路·薪火相传向未来》,字里行间皆是信仰的光芒。红色基因流淌心间,让我深知今日安宁的厚重。吾辈青年当承先辈志,以赤诚之心续写时代华章。


14A72


黄天舒:三天研学,从西安的红色场馆触摸抗战岁月的印记,到照金的革命旧址感受烽火中的坚守,最终在甘泉县毛泽东雪地讲话旧址驻足。站在当年的讲话现场,仿佛仍能听见风雪中那振聋发聩的声音,“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的论断穿越时空,与我们寻觅到的英雄事迹、党旗下的誓言共振。这一路,红色基因在行走中愈发鲜活,让我们懂得,传承不是口号,而是要带着先辈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砥砺前行。


18498


陈玉:这三天行程紧凑而充实,仿佛踏上时光列车,从西安的八路军办事处、西安事变纪念馆感受抗战烽火,到照金纪念馆、薛家寨体验先辈艰辛,再到雪地讲话旧址、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感悟伟大抗战精神。生动的讲解、情景剧、微调研和实践活动,让厚重的革命历史变得可触可感。一路走来,革命足迹清晰,精神洗礼深刻,对信仰与奋斗的理解愈加具体。

特别鸣谢此行团队负责摄影的陈玉同学,其独特的视角与细腻的捕捉,及其奉献精神让本次活动的记忆得以完美呈现。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 西安美术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

联系方式::029-88248662   邮编::710065   邮箱:tuanwei@xafa.edu.cn

版权声明:西安美术学院团委版权所有 / 陕ICP备 05010976号-1   

团委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