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团委

基层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风采 >> 正文



“三下乡”展播 | 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 “艺声和鸣”(一):童心逐梦艺科行,平和乡野焕新生
日期: 2025-08-02      信息来源:      点击数: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扎根时代生活,把美的种子播撒在祖国大地上。”

——习近平总书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美育工作重要论述及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艺声和鸣”暑期三下乡美育实践团队奔赴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团队依托专业优势,深度挖掘在地文化,通过艺术创新赋能乡村发展。以艺术设计之力活化乡土文脉,以美育浸润行动滋养乡村未来,探索艺术深度参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33E92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地处闽南金三角,以“中国琯溪蜜柚之乡”闻名,是“八县通衢”的枢纽地带,漳州唯一的原中央苏区县。境内拥有庄上大楼等千座土楼、克拉克瓷古窑遗址,客家与闽南文化交融。近年来,平和县依托生态优势推动绿色产业升级,打造“生态绿城”,成为乡村振兴示范地。

怀揣服务乡村的赤诚初心与艺术赋能的美好愿景,西安美术学院“艺声和鸣”福建漳州平和县三下乡美育实践团队决心通过艺术设计激活乡村空间、非遗传承焕活乡土记忆、创意美育浸润未来希望。深入田间地头、古厝村落,系统性地开展乡村环境品质提升、地域文化符号提炼、乡土美育课程开发等系列行动。以青春和汗水,为平和县绘就一幅“产业因艺术而兴、文化因创新而浓、乡村因设计而美”的振兴画卷。


Day  1


团队活动首站走进国翔航空(福建)有限公司,聚焦“科技启迪童心,艺术赋能未来”主题,为平和县的孩子们精心开展了一场集知识性、趣味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无人机科普启蒙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探索科技与艺术融合的种子。





无人机知识“飞”进课堂

虚拟飞行启迪蓝天梦


上午,团队成员在国翔航空(福建)有限公司的会议室内齐聚一堂,聆听由企业专业工程师带来的无人机基础知识讲座。工程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无人机能做什么”开场,从飞行原理、应用领域到安全规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无人机的基础理论,揭开了这些翱翔天空的“铁鸟”背后的科学奥秘。





理论学习之后,队员们化身“小导师”,与20余名当地小学生一同开展了无人机模型组装和无人机模拟操控活动。在团队成员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动手组装起简易的无人机模型。从认识零部件到连接线路,每一步操作都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了创造的乐趣和工程的严谨。






模型组装完成后,大家一起在电脑模拟飞行平台上开始了“虚拟首飞”。屏幕上,无人机随着手柄的操纵起飞、悬停、转向、降落,每一次成功的操作都伴随着孩子们兴奋地欢呼,专注的神情和成功的喜悦洋溢在每一张稚嫩的脸庞上。






草坪试飞燃科技星火

艺科交融彰实践初心


下午,团队成员和孩子们来到公司试飞草坪,迎来了最激动人心的真机试飞体验活动。当嗡嗡作响的螺旋桨卷起气流,一架架训练机腾空而起,完成了八字绕飞、定点降落等动作,现场爆发出阵阵惊叹与欢呼。孩子们仰着小脸,目光紧紧追随着无人机的轨迹,兴奋地跳跃、鼓掌。亲手将梦想“放飞”到蓝天的体验,让科技的魅力变得触手可及。小朋友仰头大喊:“我长大也要造无人机!”这是对科技力量的直观震撼,更是对广阔天空和未知世界的无限向往。




西安美术学院“艺声和鸣”三下乡美育团队首日的“无人机探索之旅”在欢声笑语中圆满落幕。短短一天,乡村孩子触摸到了前沿科技,大学生也把专业知识化成了看得见的快乐与梦想。此次活动的成功开展,深刻体现了西安美术学院学子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艺术与科技同行”的无限可能。在平和县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艺声和鸣”团队正用青春的热情和智慧,播撒下科技与艺术的种子。我们期待这些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终有一天能展翅翱翔,在乡村振兴的天空中飞得更高、更远。相信未来,他们也将继续带着热情,在平和县书写更多精彩的实践故事。


98E4


Day  2


活动第二站,伴着闽南夏日蝉鸣阵阵,团队来到国强乡。以艺术赋能乡村产业升级为笔,通过实地考察、深度研讨与非遗实践等多种形式,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探索新路径,为平和县国强乡的发展注入艺术活力。


1DBDD


艺术智慧点亮振兴蓝图


上午,团队抵达六成土楼进行实地考察。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成员们迎着骄阳,踩着古老鹅卵石,在青砖灰瓦间深刻感受当地独特的建筑风貌与文化底蕴。


1A3B7


六成土楼为双环三层结构,以鹅卵石为基、夯土筑墙,融合了单元式与通廊式设计,是闽南土楼中质朴却极具生命力的代表。其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由平民楼主陈乘云率六子同心协力,耗时五年一砖一瓦筑成。建楼木料由妻舅家族从深山借水运漂流而下;瓦片则于楼后自建瓦窑烧制,至今遗址犹存。落成之日恰逢陈乘云八十大寿,县令亲临题匾“福寿兼隆”,赞誉其“勤勉兴家、福泽绵长”的精神。


14A87


整座土楼以“活态保护、功能分区”为理念。一楼打造非遗体验工坊,游客可参与石膏彩绘、植物敲拓染、汉服簪花制作、漆扇DIY等手工项目,零距离感受传统技艺魅力;三楼建设有闽台喜床文化馆,26间展室陈列清代至近代闽台地区婚俗喜床及配套家具,涵盖梳妆台、衣柜等百余件展品,生动呈现两岸同源的婚嫁文化。





在考察过程中,团队特别关注了六成土楼的活化保护利用问题,深入思考如何让沉睡的历史建筑真正“活”起来,成为文旅融合的亮点。同时,深刻感悟到六成土楼从清代平民筑楼的励志传奇,到当代政府乡贤守护的文化复兴中蕴含的“同心协力、勤劳致富”的永恒主题,更加理解了古建保护不止于修缮砖瓦,更在于唤醒其承载的民艺与情感。


D2DC


随后,团队来到了花溪梦田。这片300亩的土地曾因蜜柚园效益低下而荒废,2023年通过退果还耕、土壤改良实现华丽转身。油菜花、向日葵、洛神花和贝贝南瓜的交替种植,让梯田四季流转出不同色彩,化身天然调色板。同时依托层叠错落的水稻梯田景观,巧妙融入网红打卡点、户外营地、围炉煮茶体验区等时尚元素,花溪梦田成为了漳州“田园都市”的亮眼名片,正书写着绿水青山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篇章。考察中,师生们重点关注项目如何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提升景观美学价值,将更多土地资源转化为兼具生态效益与旅游吸引力的美丽田园,从而吸引更广泛客流。







考察结束后,团队来到国强乡政府召开座谈会,围绕 “艺术研学赋能农文旅融合”主题,就艺术助力平和县乡村振兴展开深入探讨。团队老师和成员们立足当地发展实际,直面核心项目缺失、游客群体单一、文化吸引力不足等痛点,积极建言献策。讨论聚焦于如何通过西安美术学院擅长的文创设计、景观提升、IP打造等具体手段,结合构建长效校地合作机制,探索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可盈利的特色发展道路。











经过两小时讨论,双方初步达成合作意向,计划用艺术课程、工作坊、亲子研学等活动持续为乡村“造血”,定制富有活力的“西美方案”,助力打造乡村振兴的“福建样板”。





非遗薪火传递乡土情怀


下午,团队在六成土楼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非遗工坊活动,吸引了当地众多小朋友参与。活动包含“彰韵蓝调——定格蓝晒创意实践”和“竹韵新生——畲族文化竹扇制作” 两项内容。





“一、二、三,晒太阳!”在蓝晒创意实践中,小朋友们在团队成员的耐心指导下,把涂好药水的相纸放上树叶,用阳光绘制出一幅幅独特的蓝晒作品,感受光影的艺术魅力;在畲族文化竹扇制作活动里,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彩线穿梭中,一把把带着凤凰纹样的竹扇在小手中诞生。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建立起高校学子与乡村儿童的情感纽带,也让非遗技艺在童心中生根,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 西安美术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

联系方式::029-88248662   邮编::710065   邮箱:tuanwei@xafa.edu.cn

版权声明:西安美术学院团委版权所有 / 陕ICP备 05010976号-1   

团委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