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团委

基层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风采 >> 正文



“三下乡”展播 | 西安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艺心向党·红韵宜川”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肆)
日期: 2025-07-31      信息来源:      点击数:

7月9日,设计艺术学院“艺心向党·红韵宜川”暑期三下乡团队与宜川县文旅局、组织部等部门开展了“校地合作共创新蓝图,共同赋能县域文旅发展”座谈会。队员们分组对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深入采访,聆听他们背后的故事,探寻民间艺术的传承密码。

为了后续的文创设计与非遗活化积累素材,助力宜川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实践队奔赴高柏村和宜川县职业教育中心,看到了精彩绝伦的民间艺术表演。胸鼓、斗鼓、折子鼓,鼓声激昂,舞姿翩跹,古老的民俗艺术在乡村田野和校园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生动展现了宜川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与蓬勃生机。

01校地携手谋新篇非遗传承谱华章





团队来到宜川县文化馆。座谈会上,宜川县文旅系统党委书记、壶口景区管理局局长谢江龙代表宜川县文旅系统对“艺心向党·红韵宜川”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从大禹文化、黄河文化、旱地行船等县域核心文化资源入手,系统阐述了宜川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他指出,当前宜川文创产品在艺术表现与创新设计方面仍存在短板,亟需高校专业力量深度介入,以高水平艺术赋能为县域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宜川县文旅局局长王瑾鹏提出下一步校地合作的“三个一”工作思路:一是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二是签订校地或校企合作协议,三是挂牌实践或产学研基地,还提及针对宜川文旅原创产品“三多六少”的特征,希望校地加深合作,共同探索文旅创新发展的路径。

宜川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江波,文产办副主任张春、文化馆馆长张新平、旅游事业服务中心主任范丹宜、秋林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文管所负责人赵万红发表了讲话,主要围绕宜川文创与文旅发展的短板及突破方向展开。一方面,宜川拥有丰富的特色资源,以壶口瀑布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以及剪纸、刺绣、石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独具特色的胸鼓、斗鼓等。但这些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创产品存在同质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市场销售存在困境。农产品和文创产品销售存在地域局限。宜川文创在全县艺术普及影响力不足,非遗文创产品短缺。


22F44


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马岚表示:“我们要用专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一是针对以秋林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创,重点在于秋林故事的阐述、文创产品的美观性和秋林本地特色的联系;第二是对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重点在于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第三个方面是对黄河文化的创新,以大禹文化入手结合当地的环境,山势水形对黄河文化进行深入调研,体现当地特色”。

设计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姜亦文指出:“仅仅通过三下乡的几天时间调研是不够深入的,接下来我们需要进一步线上调研,建立工作群,更深入地了解本地情况。文旅发展是县域发展的重要引擎,而校地合作能够更好地激活文旅发展。”她阐述了西安美术学院在设计文创产品、帮扶县域文旅发展的优势,表明将进一步交流调研,推动项目落地,实现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双赢。


3237F


02分组采访探非遗红色文化觅新机



1E871



1FD69

座谈会结束后,团队分小组进行深入采访。非遗小组对当地剪纸非遗传承人李燕燕、马新红进行了深度访谈,参观两位民间艺术家的作品,了解他们的故事。还参观了当地的石头画、葫芦画作品。作为宜川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李燕燕与马新红深耕技艺数十年,其作品既保留了陕北民间剪纸粗犷质朴的艺术特质,又融入了对现代生活的细腻观察。访谈中,两位传承人详细介绍了宜川剪纸的技法特点及素材来源,特别分享了她们在传承过程中如何平衡生活与艺术。李燕燕老师说:“我从小就开始学剪纸,一直到现在,没有停过,就是爱。”此次访谈不仅记录了两位传承人对技艺的坚守与探索,更为团队研究陕北民间艺术提供了珍贵素材。

另一组与文化馆馆长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对秋林的历史和文化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也更深刻地了解了当地的抗战历史。在此期间,团队与馆长讨论了各种类型文创产品的可行性,并进一步确定所做文创产品需具备成本低、美观性强、具有实用性等特点,为下一步的创作指明了方向。





03鼓韵飞扬传古韵乡村校园绽新彩


2BF2A


32C75


下午,实践队开启了一场与鼓文化的深度对话。民间艺人率先登场,斗鼓体型敦实,敲击需借腰腹发力;腰鼓小巧轻便,系于腰间随舞步灵动翻飞;胸鼓贴合胸前,演奏姿态别具韵味。团队成员凑上前尝试,握起鼓槌才发现每种鼓的发力窍门大不相同,艺人笑着纠正姿势,手把手教大家找节奏,磕磕绊绊的敲击里,渐渐摸到了鼓艺的门道。紧接着,团队来到高柏村,非遗传承人展演折子鼓。作为宜川非遗,折子鼓鼓身保留传统工艺,三种鼓点各藏渊源。传承人一边击鼓,一边讲解节奏背后的故事,大家围拢观察,还试着模仿敲击——掌心触碰鼓面的震动里,“非遗”不再是遥远的符号,而是可感知的温度,那些传承百年的节奏智慧,悄然沁入心底。

最后,在宜川县职业教育中心,高一、高二年级的同学们敲击着斗鼓 ,动作里透着青春朝气。团队与同学们互动击鼓,他们分享排练趣事,团队成员交流观察到的演奏细节,不同年龄的人围绕鼓艺交流,让传承有了新活力。合影时,红鼓前的众人笑意满满,把鼓文化传承的温暖瞬间,定格在了镜头里。经过这几日的调研,团队也明确了为宜川县域文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的设计方向,让这片土地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24C6E


31FDD




04创作研讨及日常感悟


1CBB7


在向非遗传承人探寻技艺传承脉络后,实践团于午后围坐开展红色文创产品创作集中研讨会。从壶口浪涛的磅礴意象,到革命旧址的岁月痕迹,再到非遗技法的细腻韵味,成员们将交流所得化作设计灵感,热议如何让红色故事借文创“落地生根”——既要留存历史厚重,又要贴合当下审美。思维碰撞间,红色文创的设计路径愈发明晰,大家也愈发锚定了用创意为笔,勾勒宜川红色文化新模样的创作方向。


272F9


午后走进杨家庄,鼓声震天,老人击鼓如风,气势如虹。亲手体验折子鼓与镲,指尖触碰的,是流淌千年的文化血脉。乡间鼓韵激荡心弦,校园鼓点铿锵有力,青春与传承同频共振。宜川用热爱守护非遗,用行动延续根脉。这一次,我听见了文化的心跳,也在鼓声中找到了心中的敬意与感动

-2023级本科生田润雪


30F89


此次会议深刻体现了宜川县以文化赋能产业的创新路径与对发展旅游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决心。希望我们能够通过挖掘黄河文化,非遗资源等来打造特色IP,同时希望能建立“文创+产业”模式为非遗文化赋能,未来希望深化市场与产品的对接与传播让文创成为乡村振出的文化新动能。

-2023级本科生官炜峰


365B5


不知不觉间来到这座充满惊喜的县城已经第四天了,我们的实践活动也接近了尾声,在这篇红色的土地上我看到了许多值得被更多人看见的优秀的文化,希望通过我们本次的调研能够为助力宜川县域文化发展贡献一份青年人的力量。

-2024级研究生姜凌璐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 西安美术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

联系方式::029-88248662   邮编::710065   邮箱:tuanwei@xafa.edu.cn

版权声明:西安美术学院团委版权所有 / 陕ICP备 05010976号-1   

团委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