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三下乡”
“红星艺韵·美育乡村”
党员先锋实践队走进韩城芝川镇城南村
童心传红脉,稚笔绘红船    
 在韩城芝川镇的广袤土地上,红色基因是镌刻在岁月里的精神密码,乡村振兴是写在新时代的发展命题。7月8日,“红星艺韵·美育乡村”党员先锋实践队继续在这里以艺术为媒,用墙绘定格历史,以美育传承精神,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艺术实践:墙绘里的红色记忆   
  清晨的城南村,实践队员们的身影已活跃在两处墙绘创作现场。经过前期的精心准备,东渡黄河主题墙绘与乡村振兴主题墙绘已初具规模。期间,韩城电视台的记者专程来到现场,对实践队进行了采访,镜头记录下队员们手持画笔专注创作的模样——在东渡旧址的墙面上细致勾勒浪花纹路,在党群服务中心对面描绘丰收图景。经过前期的精心准备,东渡黄河主题墙绘与乡村振兴主题墙绘已初具规模,颜料与汗水交织,艺术与乡情融合,不仅通过媒体的视角让更多人了解到这场红色艺术实践,更为下午的红色教育活动埋下了精彩伏笔。


党课润童心:历史的回响与传承    
 下午,实践队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党课与绘画活动,队员王洋贝茜担任主讲,为村民与孩子们铺展开一段沉浸式的红色旅程。她以《七七事变・卢沟桥》《东渡前夕》等画作串联起“东渡前夕”的历史背景,用《八路军东渡黄河》《黄河大合唱——流亡・奋起・抗争》等作品还原“芝川东渡”的壮阔征程,借《平型关大捷》勾勒出“东渡之后”的胜利曙光。没有冗长的史料堆砌,只有画作里的硝烟与热血、眼神中的坚定与赤诚——孩子们在艺术叙事中触摸历史温度,在时代回响中读懂 “为什么出发”。    
 党课尾声的八路军东渡黄河知识竞赛,成了检验学习成果的生动课堂。“东渡黄河的八路军总指挥是谁?”“八路军东渡黄河时,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哪里?”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清亮的回答声,让红色历史从画布上走下来,变成了刻在记忆里的信仰种子。



童笔绘红船:“童心绘东渡”绘画活动    
 知识竞赛的余温未散,“童心绘东渡”绘画活动已拉开序幕。实践队员与孩子们围坐成圈,将党史课里的感动化作笔下的色彩。实践队队员们教孩子们用渐变色彩表现浪花的动感,用线条粗细区分人物的主次,更引导他们把对英雄的敬意、对家乡的热爱,都藏进每一笔勾勒里。画纸上,稚嫩的笔触与真挚的情感交织,诞生的不仅是画作,更是孩子们与红色历史的“对话录”。  


 
  从党史课堂上的凝神聆听,到绘画现场的跃动色彩,这场实践活动是一次红色基因的“活化传承”——让沉睡在史料里的东渡故事,变成可感可知的艺术体验;是一场美育赋能的“乡村实践”——用艺术点亮乡村孩子的精神世界,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底气;更是西美工艺青年的“时代答卷”——实践队员以党员先锋的担当,在渭北平原上播撒红色种子,让“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在乡村沃土中生长。 

 风吹过城南村的老槐树,带着画纸上的墨香与孩子们的笑声。这里的红色记忆,因传承而鲜活;这里的乡村未来,因美育而明亮。这场“红星艺韵”的实践,终将成为一颗种子,在时光里扎根、生长,结出赓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的丰硕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