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团委

基层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风采 >> 正文



“植此青绿,翰墨成荫”西安美术学院书法系“三下乡”生态环保实践团(五)——博物馆参观之行
日期: 2025-07-23      信息来源:      点击数:

八月的陕北高原,骄阳似火,黄土与历史在炽热的阳光下交织成一幅厚重而深远的文化图景。西安美术学院书法系“三下乡”生态环保实践团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对生态环保的热忱,以“溯源文脉·赓续红魂·绿动青春”为主题,深入榆林市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陕北红色藏品博物馆、陕北民俗博物馆,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与生态理念探寻之旅。

此次参观,团队成员旨在通过碑刻的刀痕、藏品的温度、民俗的烟火,实地考察并学习陕北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从碑刻艺术中汲取书法创新灵感,于红色文化里传承革命精神,在民俗文化间探寻生态智慧,为当地文化保护与生态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同时将治沙精神与环保理念融入书法艺术传承。


190E7


碑刻博物馆:刀笔铸魂,绿意启思

榆林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内,北魏造像碑的粗犷线条与明清书家的隽永墨迹隔空对话。馆内珍藏的300余块从魏晋南北朝、隋唐至今的碑刻,让大家近距离领略到了中国古代碑刻艺术的精妙绝伦。碑刻上或刚劲有力、或飘逸灵动的书法线条,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也展示着古人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同学们仔细观摩,不断交流探讨,从碑刻的笔法、结构到章法,深入学习古代碑刻书法的精髓,精进自身专业水平。


1391F


红色藏品博物馆:信仰之光,照亮环保路

在陕北红色藏品博物馆,团队成员们开启了一场红色文化之旅。博物馆内,一盏斑驳的马灯、一份泛黄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宣言》,将实践团带回烽火岁月。馆内丰富的藏品,无一不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E9CC


团队成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和信念,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场景。大家被先辈们坚定的信仰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所深深打动。同时,这种精神激励着实践团成员,将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品质落实在治沙植树的行动中,将红色基因与生态环保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践行“美丽中国”的使命。


17908


C327


89BA


民俗博物馆:黄土基因,生态智慧

陕北民俗博物馆里,剪纸窗花的镂空之美、窑洞模型的土木智慧、婚俗展品的吉祥寓意,让实践团沉浸于黄土文化的烟火气中。馆内以序厅、生存之本、乡土风味、黄土之裳、生活之居、生命之魂、匠心之艺等八个板块,全面展示了陕北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民间艺术。


29DCB



成员们在这里体验到了陕北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了解陕北人民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生活智慧中,领悟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将这里丰富的民俗文化与风土人情传播开来,是我们的使命,同时,也号召更多的青年加入到治沙生态环保的队伍中。当传统民歌遇上青春面孔,文化传承就有了新的可能;当民俗生态智慧融入青春行动,生态环保就有了更坚实的根基。


2D835



暮色中的榆林古城墙,将三座博物馆的灯光连成一条璀璨的文化星河。此次参观,是文化探寻,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政教育。

团队成员们在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汲取了古代书法艺术的养分与生态智慧,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与环保意识;在陕北红色藏品博物馆,充分了解了革命先辈的精神,让红色信仰照亮生态环保之路;在陕北民俗博物馆,丰富的民俗文化拓宽了大家的视野,文化传播,为治沙环保积蓄力量。

未来,西美书法系将继续以笔墨为桥,将治沙精神与环保理念融入书法传承。因为我们深知:文化的传承与生态的保护不在口号,更在每一次为生态环保付出的行动中。当青年成为文化与生态的传承者、守护者,历史与自然便有了奔向未来的力量。



队员感悟

队员吴雨霏:

此次榆林之行,三座博物馆如三颗明珠,串联起历史的厚重、生活的温度、精神的崇高,更映照出治沙精神的坚韧与光辉。

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陕北红色藏品博物馆,泛黄的文献、斑驳的实物,无声地诉说着革命年代的艰苦卓绝与理想信念。革命先辈们宛如灯塔,照亮一方山河。他们在艰难困苦中坚守信仰、勇往直前的精神,与治沙精神高度契合。而现今,治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治沙人如同革命先辈一般,面对茫茫沙海,毫不退缩,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与沙漠抗争。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历史从未远去,它藏在石刻的纹路里、民俗的烟火中、红色的记忆中,也蕴含在治沙的奋斗里,等待我们青年用敬畏与热爱将其唤醒。在回望中汲取力量,将治沙精神融入到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对未来的追求中,更好地走向未来。

队员王艺群:

在此次参观之旅中,我深受触动。陕北民俗博物馆的窑洞建筑和农耕工具,仿佛诉说着古人顺应自然、敬畏自然的智慧,如同书法中蕴含的哲理。红色藏品陈列馆中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下坚守环保理念,他们的精神犹如璀璨星光。古代碑刻的“环保法规”,字字千钧,让我深知环保需法律保障。

而治沙精神更是让我心生敬意。治沙者们面对恶劣环境,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用汗水浇灌绿色希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作为书法生,我们应将传统文化、革命精神与治沙精神相融合,融入书法创作和生活中。从笔墨间领略自然之美,从自身做起践行环保,用行动守护地球家园。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传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精神,积极投身环保事业,我们的世界必将更加美丽,我们的未来必将充满希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 西安美术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

联系方式::029-88248662   邮编::710065   邮箱:tuanwei@xafa.edu.cn

版权声明:西安美术学院团委版权所有 / 陕ICP备 05010976号-1   

团委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