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团委

基层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风采 >> 正文



“三下乡”展播 | 艺术疗愈之光:非遗文化温暖“星星的孩子”——艺术人文学院社会实践服务队在陕开展系列公益行动
日期: 2025-07-15      信息来源:      点击数:

艺术疗愈之光:非遗文化温暖“星星的孩子”

——艺术人文学院社会实践服务队在陕开展系列公益行动


     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和民政部、中国残联《关于加强困境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通知》的指引下,艺术人文学院“艺术疗愈”社会实践服务队于20257月赴陕西七彩路康复中心,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这支由师生组成的团队以非遗文化为媒介,通过墙绘、漆扇、锤草印花和纸编等系列活动,为孤独症儿童打造沉浸式疗愈环境,践行“医教结合”与“活态传承”,助力孩子们在艺术中绽放生命华彩。

42DC5


01

墙绘添彩:打造自然认知疗愈空间

45570

     7 4日至 6日,服务队开展了以 “自然认知” 为主题的墙绘项目。前期通过与康复中心教师深度沟通,团队结合孤独症儿童认知特点设计方案,采用 “错峰绘制” 模式,利用课间、休假等时段作业,最大限度减少对日常康复训练的干扰。最终走廊墙面化作色彩斑斓的自然画卷,既为孩子们营造了兼具教育性与艺术性的成长环境,也以视觉艺术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感知自然世界。


02

非遗课堂:让传统技艺触达童心

3E02F

    7 7日至 9日,服务队将三项非遗技艺依次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触摸文化根脉:“小扇摇摇,童画非遗”:志愿者们以国家级非遗漆扇为载体,简化漂漆工艺流程,指导孩子们通过 “滴色 —— 勾纹 —— 拓印”,将水面流动的色彩定格为独一无二的扇面纹样;“小锤轻敲,花影拓印”:孩子们选取格桑花、玫瑰等富含汁液的植物,用小木槌轻敲将其自然纹理拓印在布袋上,在与草木的互动中感受非遗的天然意趣;“巧手编织,纸艺传情”:流传千年的纸编技艺课堂上,孩子们在艺术人文学院师生的指导下,用彩色纸条编织出充满童趣的作品,在穿叠拼接中锻炼动手能力,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4BFC9

   

  此次系列实践活动,是艺术人文学院将美育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生动探索。当非遗的灵动遇见童心的纯粹,传统技艺成为情感传递的纽带,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成长注入文化力量。未来,团队将深耕康复服务,让非遗文化在融合共享的蓝天下,助力特殊儿童绽放独特生命华彩。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 西安美术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

联系方式::029-88248662   邮编::710065   邮箱:tuanwei@xafa.edu.cn

版权声明:西安美术学院团委版权所有 / 陕ICP备 05010976号-1   

团委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