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基层中锤炼本领、奉献社会,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志愿服务队于7月初奔赴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启航路社区,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27名师生以画笔为媒介,将艺术创作深度融入社区治理,通过墙绘创作、肖像速写与路面点缀等多元形式,开启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生动篇章。

扎根社区需求
共绘绿色家园
活动伊始,服务队便与启航路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深入沟通,精准把握社区在提升人居环境、倡导文明风尚方面的实际需求。基于此,师生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共同确立了以“绿色家园”为核心,融合生态理念,设计了四幅墙绘方案,旨在通过艺术美化公共空间,传递绿色文明理念。
笔墨焕新旧貌
丹青点亮新颜
7月5日至9日,服务队正式投入紧张的主题墙绘工作。师生们顶着烈日,分工协作。从线稿定位,到主体绘制、细节深化。队员们运用明快的丙烯色彩和卡通化造型,将预设的
馨野餐场景、和谐人宠互动、规范垃圾分类及文明养宠画面,生动呈现在社区墙面上。创作过程中,社区居民主动参与补色环节,孩童在队员指导下添绘蒲公英、蝴蝶等自然元素,使艺术创作升华为社区共建行动。



延伸艺术服务
温情装点街巷
在圆满完成主体墙绘后,服务队继续延伸艺术服务的温度。7月10日,队员们发挥专业所长,在社区设立服务点,为居民免费绘制肖像速写。通过画笔精准捕捉居民的神韵与笑靥,一幅幅生动传神的肖像画成为连接艺术与生活的温情纽带,赢得了居民的由衷喜爱和称赞。次日,师生们俯身社区石板路,精心绘制点缀性的小碎花图案。花朵在步道上悄然“绽放”,为朴素的石板路增添了盎然生机与艺术趣味,美化了居民日常生活的“最后一米”。



收获真挚认可
建立深厚情谊
系列实践活动赢得了社区各方的积极反馈和高度认可。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高度评价墙绘作品精准呈现了社区倡导的文明风尚,并考虑推广同类创作。居民们自发在墙绘前驻足欣赏、拍照留念。获赠的肖像速写成为大家珍视的纪念。社区儿童尤其喜爱墙绘中活泼的卡通形象,热情合影,新点缀的路面小碎花也成了他们玩耍时的新乐趣。艺术创作的点滴实践,悄然织就了服务队与社区居民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艺术赋能社区
书写青春答卷
服务队的本次社会实践,以艺术之力生动诠释了服务基层的深刻内涵。从主题墙绘传递“绿色家园”理念,到温情速写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再到路面装扮点缀生活细节,团队成功将生态文明思想与实践转化为可视、可感、可参与的社区美育载体,持续发挥着润物无声的文明倡导作用。青年学子们在挥洒汗水中锤炼了专业本领,深化了对社会的认知,更用青春画笔在服务社区、奉献社会的生动实践中,交出了一份饱含热情与担当的精彩答卷。

参与本次社会实践的同学们收获颇丰,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悟:
我参加了为山香水堤百贵园小区画墙绘的志愿者活动。我们4个人一组。分为4个小组。我们小组选择了以"爱护动物"为主题创作,我们的墙块在烈日下。但同学们坚持冒着烈日完成了绘画。当画笔勾勒出白须老人与小狗的互动温馨画面,当蓝天绿草地渐渐覆盖斑驳砖墙,画面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爱护动物等主题的思想。让我感觉到了:公益活动的意义重大和价值,公益如同作画,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真正的爱护动物、爱护自然从来不是远观的赞美,而是敢于躬身实践。这次志愿者墙绘活动。我们深刻体会到,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更懂得了同学们之间互帮互助、互相协调的团队精神。
——贾松伟 2024级研究生
在西安美术学院组织的暑期三下乡活动中,我与3名小组成员在长安区山水香堤开展“绿色家园”主题墙绘。以社区与环境共生为核心,我们用画笔勾勒青山、绿植与居民生活场景,传递生态理念。尽管烈日当空、大风突袭,颜料被吹洒、汗水浸透衣衫,但团队成员始终默契协作,一遍遍调整构图、完善细节。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艺术服务社会的价值,也让我明白:艺术的生命力不仅在画室的画布上,更在与烈日、风沙博弈的实践中,唯有在实践中克服困难,才能让创意真正扎根生活,绘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董郦莹 2024级研究生
当我们的画笔在斑驳的墙面上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时,我看到了艺术改变社区的力量;在为居民绘制肖像时,他们眼中流露的欣喜让我明白,艺术最动人的价值在于传递温暖;而俯身点缀社区石板路的那一刻,我感受到艺术可以融入生活的每个角落。这次实践不仅锤炼了我的专业技能,更让我懂得,真正的艺术创作要扎根生活、服务人民。当看到孩子们围着墙绘嬉戏、居民在彩绘路面驻足欣赏时,我更加坚定了用艺术服务社会的信念。这段经历将成为我艺术道路上最珍贵的财富,激励我继续用画笔传递美好,用艺术温暖人心。
—— 李姝雨 2022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