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留守儿童课余生活,充分表达孩子的内心情感和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和综合能力。西安美术学院“陕耀红色·艺路青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于7月10日在洛南县灵口小学为留守儿童开展手绘活动。
志愿团队首先来到灵口小学,与老师们进行了短暂的交流,得知学校为实践活动提供了全方位保障,并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切实提升小学生绘画技能和综合能力。希望此次活动能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爱好和兴趣,在他们幼小的心田里播下艺术的种子,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
西安美术学院团委暑期三下乡分队对灵口小学学生进行讲解
活动中,志愿团队的成员们为孩子们讲解了绘画道具的使用方法。孩子们在成员们的引导下尽情的发挥想象,用画笔专注地在画纸上勾勒出轮廓并为其附上色彩,一幅幅生动的作品也逐渐在大家的手中呈现。在孩子们的用心点缀下,这些画作形成了饱含童真的绘画作品。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望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容和充满求知欲的脸庞,初为人师的成员们第一次感受到了老师这个身份所具有的责任与满足。
西安美术学院团委暑期三下乡分队与小同学的互动场景
志愿团队的成员们在传播文化艺术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向他们传递了关爱与温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书写青春本色,彰显了当代学子的责任与担当,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教育事业发展。1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的学子,毕业后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回归家乡,投身乡村振兴教育,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她在最被需要的地方扎根下来,让青春和梦想不断的绽放光芒。正是这些一批又一批有情怀、有担当、热爱教育、热爱乡村的大学毕业生,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他们向下扎根,托举乡村孩子的梦想,正是这份坚持,指引学生迈向更辽阔的人生之路。而这份坚守初心的精神,更加值得我们学习!
201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的学姐
在为灵山小学的孩子们悉心指导后,实践队员们跟随乡镇工作人员的脚步来到了下河食用菌产业园,参与了香菇采摘体验活动,并与当地种植大户进行了交流访谈。采访过程中,种植大户着重介绍了由当地政府投资建设的温室大棚,这项产业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极大助力;同时向实践队介绍了香菇的不同品种,同学们从中了解香菇的种植过程和习性,不仅丰富了见识,也使大家感受到了这一产业旺盛的生命力。从种植户的口中我们了解到,扶贫产业园建在群众家门口,这使群众务工有了好去处,特别是为贫困群众找到了增收之路。
西安美术学院团委暑期三下乡分队同乡镇人员学习了解香菇习性
随后,在乡镇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志愿团队前往灵口敬老院。院长向大家讲述了多年来与老人们相处的点滴回忆,队员们在听了“他是她的眼”的故事后,都为这对老人的黄昏恋所动容。
除此之外,敬老院院长扎根于养老一线精心护理服务老人的事迹也让同学们深受感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像院长一样默默付出的身影,他们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基层工作中,无怨无悔的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华章,这种无私奉献的境界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交谈结束后,书法系曹新卓同学为敬老院老人进行了书法创作。现场文化氛围浓郁,墨香四溢,活动中创作的书法作品全部捐赠给了敬老院。所创作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老有所养”“松柏延年”“福寿康宁”等作品,都表达了西安美术学院的同学们对老人的祝福。
成员们为孤寡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的行为,倾注了爱老之情,笃行为老之事,以实际行动关爱老人的晚年生活,进一步弘扬了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提升了老人的幸福感!也希望大家可以人人做到敬老、爱老,进而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想美好社会。
西安美术学院团委暑期三下乡分队同灵口敬老院成员合影留念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磨练了我们青年大学生的意志,将书本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培养了大家的团队精神,实现了“实践社会,锻炼自我”的目的。同学们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以及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道路。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学好专业知识,练就强国本领,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实干笃行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