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路上
院系:工艺美术系
主题:丝路拾遗一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河西走廊艺术考察
地点:甘肃
省院系:工艺美术系
主题: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陶瓷与玻璃工作室艺术考察
地点:江西省景德镇、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上海市
我们在考察学习
2021级当代手工艺班
我们在领悟
麦积山考察心得
麦积石窟之行,让我深刻领略到中国千年文化的瑰宝。这些刻在岩石中的佛像、壁画,是历史的见证,是艺术的杰作,也是信仰的象征。
在石窟内,我被那些精湛的雕刻和生动的壁画所折服。每一尊佛像都似乎有生命一般,静静地散发着宁静与智慧。无论是佛陀的微笑,还是众多菩萨的慈悲眼神,都传达出对人类的关怀与慰藉。
这些石窟也是历史的活页,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宗教生活。从不同朝代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时光的流转,文化的传承,以及艺术的演进。麦积山石窟所处的环境也令人叹为观止。山水相依,风景宜人,让人感受到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这次的石窟之旅,让我深感自己身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它不仅提醒着我们珍惜文化遗产,也让我更加欣赏中国古代艺术的博大精深。这是一次精神之旅,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敬仰之旅。
关于长城、荒原文化的感受:
我是在硖口驿的站点楼上观望长城,这比人处在长城上注视有意思,看望城墙时视线总会下意识移向后边更为广园的荒原,布满残缺斑痕的石块;被风随意推揉的野草,要说在这种荒凉感之上代入“人”的形象,我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贾科梅蒂的雕塑作品一一人物身上遍布残骸佝偻着身躯向前方行走,尽管其在视觉语言表达的动机上略有不同,但对手“未知远方的迷茫”“反社人自身渺小”的感受却是一致的,在这无边无际的荒原上人类横叉一脚,将因利益而生的长城扎根在这片士地上,但荒原又是如此的包容,用满天尘埃将长城历史中的血与仇尽数掩盖,最终在时间的清洗下长城也成为了荒原的一部分。
而作为一个初到此地的后人和荒原相处是放松的,一想到人的痕迹会被地上的草木一点点的取代更是心旷神怡,因为身处此地的我即是“无我”,没有各种关联,没有各种委托,身心早也成为荒原中的一部分 成为那被侵蚀的石块、被推揉的野草…
2021级陶瓷与玻璃班
在这次的考察中,我亲身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不管是景德镇的瓷器还是宜兴的均陶,都是人们一代又一代创造和传承的艺术结晶。站在窑口遗址上,想象吉人是如何制作陶瓷的,这种亲历感受会让我更加珍惜和理解吉代文化的传承。在古代,窑口不仅代表着一个个繁忙的制陶作坊,更是历史文化的独特印记。它们不仅记录着古代人们的生产方式、工艺水平,也承载着跨越千年的故事。
在参观学习中,我对制作陶瓷的的工作流程,包括封窑口等烧制的过程有了更多了解。我发现各种陶瓷和文物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些文物有助于还原人们当时的生活场景,制作工匠的设计风格。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次考察的过程中,我深刻得明白了山外有正大外有人这个道理,人还是得多走走多看看才能长更多的见识。无论是景德镇还是宜兴都有各自的特色作品和城市风味,不同城市的人的作品和风格都迴异,还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和釉料。就比如有的釉料在窑变之后所呈现的东西含有一种宇宙的神秘,有的窑变吉朴沉重,有的人工釉料则非常现代,颜色艳丽或非常有工业感。
在景德镇陶瓷大学看的展览也让我收获颇丰,很多新奇的角度都是值得我学习的,比如有一个作品名字叫风,然后制作的是一匹毛发飘逸的马头,又或者一个作品内部有种种符号构成,整体是个椭圆,名字叫源。还有一个巨大的人体蟮缩在地上的雕像,作品名叫大人体。这些各种各样的作品极大的扩完了我的思维方式,这次的考察仅仅是这一点内容就已经使我受益匪浅了,我的感触颇深。
当我们到达了宜兴陶都,座古老而迷人的城市,一场奇妙之旅开始了。我们的考察团探访了宜兴均陶研究所,体验了宜兴紫砂传统工艺的精髓。
在这里,我们发现了陶艺的魔法,它以柔和的泥士和巧夺天工的手法,在艺术品中展现出生命之美。观摩均陶的传统工艺艺术品,仿佛置身于一个鲜活的画廊,每一件作品都是点心独运的杰作。我们还有幸见证到广均陶井谷的壮观场景。
更令人兴奋的是,我们家身体绘了传统宜兴紫砂的制作过程。我们感受到泥士在手中变成形态各异的美器的奇妙过程,每一次捏陶、贴花堆塑和烧制都承载着陶艺家的心血与智慧。
这是一段关于传统工艺艺术,创造和传承的故事。宜兴,感受到了你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我们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我们的小成果
姚晓如
高荣祺
万宇豪
江海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