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再起航新民艺——西部非遗创新实践服务队走进榆林【四】
7月9日上午,我们来到了榆林汉画像石博物馆。馆内庄重地陈列着数件历经岁月沧桑、源自汉朝的画像石,其纹样纷繁多样、琳琅满目,石刻技艺精妙绝伦、超凡脱俗,文化底蕴更是深厚得令人惊叹。
陕北画像石出土在上郡、西河郡的辖地范围内,他以其独特的风格在全国画像石分区里独树一帜,被学界单列为一种类型。走进博物馆,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隧道,每一块画像石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汉朝的故事。这些画像石题材广泛,涵盖了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其中,一幅描绘神仙驾云而来的画像石,线条流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在场的同学无不感叹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在展示历史典故的画像石区域,“鸿门宴”“昭君出塞”等经典故事被生动地刻画在石头上。透过这些石刻,大家仿佛能看到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而反映社会生活的画像石,则为学生们展现了汉朝人民的衣食住行。农耕、狩猎、宴饮等场景,真实而又生动,让学生们对汉朝的社会风貌有了更直观地认识。
参观过程中,学生们深刻领略到了汉朝文化的魅力。榆林汉画像石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展示历史的殿堂,更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让本次实践的同学们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能够领略到汉朝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博大精深。
下午我们参观了民俗博物馆了解了众多榆林当地的民俗文化及它们的历史渊源,其中包括木雕、剪纸、刺绣等工艺及民俗嫁娶等习俗。在博物馆中,大家仿佛置身于一个民俗文化的大观园,精美的木雕作品,或人物或花鸟,刀法细腻,栩栩如生。剪纸艺术更是令人赞叹,一张张普通的纸张在艺人手中变幻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刺绣作品则色彩鲜艳,针法精巧,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民俗博物馆藏品数量大,涵盖范围广泛,从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各有展示,让实践队同学们领略到榆林的风土人情与地方特色,深深感触榆林劳动人民的智慧,讲解员热情地为实践队同学们讲解,以及凯歌楼的来历与起源,让实践队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到从前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进一步领悟榆林文化的含义。大家一边仔细观察着展品,不时地做着笔记,为实践队“非遗”创新实践积极地采集着榆林元素。
下午回到住所,在简单地休整之后,同学们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状态中。针对这几日拜访非遗传人、博物馆参观了解到的民俗文化,同学们对非遗创新各抒己见,努力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将各种传统元素融入文创产品的设计中。每一个想法都充满了热情与创新,每一次讨论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我们深知,这次方案设计实践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更是为传承和发展榆林民俗文化贡献力量的重要契机。
个人感悟
高荣祺:
一踏入馆内,浓厚的陕北风情扑面而来,每一处展览都透露着历史的沉淀与人民的智慧。
馆内的布局与展品从传统的农耕工具到日常生活的用品,从精美的手工艺品到独特的服饰装饰,让每一个观者都能感受到陕北本土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这些展品不仅仅是陈放在展柜里的展品,更是陕北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他们世代相传的文化符号。从衣食住行面面俱到.
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历史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从那些精致的刺绣、手工艺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陕北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而那些传统的农具、生活用品,更是让我们深刻体验到陕北人民勤劳朴实、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陕北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使得这片土地上的生活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个人感悟
许静:
今天在榆林汉画像石博物馆内大家或驻足凝视,或轻声交流,无不被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所吸引。看到这些画像石,我丰富了汉朝精湛的石刻技艺的学习,也明白了艺术不仅仅是美的表达,更是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同时真正理解到历史不仅仅存在于书本中,更生动地呈现在这些古老的艺术作品里,让我对历史的感知更加真实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