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9日中午,长安校区“藤艺绿韵”志愿实践服务团怀揣着宣扬与传承藤编技艺的使命,走进了有着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之称的良顺藤编厂。在这里,我们参观并与手工艺人们深入交流,而后也体验了这项古老的藤编技艺,让我们对非遗有了新的认识。
Part1:参观黄官镇藤编厂
经过上次对陈良顺先生的采访后,我们又来到了藤编厂的生产加工厂房,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堆积如山的藤条和琳琅满目的藤编手工艺品,手工艺品上由藤条交织而成的纹路错落有致,每一道都似乎在诉说它们背后的故事。
而一旁认真编织的手工艺者们或坐或立,藤条在他们的巧手下仿佛有了生命,灵活地穿梭、交织,编织出一件件精美的藤编手工艺品。



Part2:向藤编厂前辈们请教
见我们到访厂房,手工艺人们热情地上前迎接,他们的笑容如春日暖阳,温暖而明媚。与他们沟通交流后,我们了解到藤编厂的发展由来,以及一些藤编的生产加工知识。
其中一位手工艺人如是谈道,藤编的生产加工全流程格外复杂,从选材到编织、加工以及最后成品销售,各环节都分工明确,各部门都各司其职,是大家的共同努力促进了藤编厂的发展;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手工艺人都是呆在厂里编织,也会有人把藤编作为副业,在家中借闲余时间来编织制作,每个月也能有些不错的收入来补贴家用。
还有一位手工艺人提到,厂里的大部分人们其实并非有意接触和学习藤编,而是从小生活环境的耳濡目染使他们对藤编深感兴趣,不知不觉中便习得了这门技艺,然后因热爱而传承,因传承而寻发展。
另外,他们还分享了许多藤编生产加工时的小趣事,亦或者是一些好玩的小片段,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听得津津有味,笑声与掌声也不时响起。


交流之余,还有几位同学拿起画笔,细致入微地捕捉着手工艺人们的神韵,一笔一划间便将画面定格。那专注的眼神、灵巧的动作,还有岁月留下的痕迹,全都跃然纸上,生动而细腻。随后同学们满怀敬意地将这些画作送予手工艺人们,而他们在看了画面后也连连称赞,满面笑容地收下了这份独特的礼物。


Part3:同学亲手实践藤编
而后,在手工艺人们的盛情邀请下,我们也纷纷拿起藤条尝试编织。起初,我们还没意识到这份编织技艺的困难之处,但真正上手后才发现,编织过程中的各个细节都需要极高的耐心与专注,稍一马虎就可能出现误编、漏编的情况;另外,对于藤条的材质也有严格的要求,每一根都要经过精心筛选,确保质地坚韧、色泽均匀,这样编织出的成品才会更加漂亮美观。




炎日当空,酷暑难耐,夏天的高温给正在编织制作的同学们带来了不小的煎熬。随着时间推移,同学们的头上、背上以及紧握藤条的手心里,全都泛起了细密的汗珠,但大家依然选择坚持到底,跟着手工艺人们教导的步骤继续编织下去。在整个下午长时间的编织体验中,凭借着手工艺人们的耐心指导以及同学们的不懈努力,大家的技艺也越发娴熟,深刻体会到藤编技艺的复杂与精妙,也更加对手工艺人们的精妙技艺充满敬佩,一时间感慨万分,纷纷起身致礼,向手工艺人们表示敬意与感谢。

习总书记曾讲“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这些可敬的手工艺人们也一直坚持着对藤编这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正是他们的坚持与努力,才将过去延续,向着未来发展,让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新的生机与活力。而我们也将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发挥美育之能,将藤编技艺传递给更多的人,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