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近年来,乡村振兴重点聚焦在把村庄整治和改善百姓生活结合,把环境提升和发展经济结合,把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和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结合,把乡村塑性与精神文明相结合。以此为目标壮大乡村产业,加快建设蓬勃发展的活力乡村。2024年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年,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提高大学生对乡村工作的参与度和服务能力。

“丹心筑梦,惠民成阳”三下乡活动正式启动
产业兴,则乡村兴。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带动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乡村聚集。作为丁庄村当地特色产业的鱼塘与旅游业相结合,响应了国家政策的同时融合了地方产业,在乡村振兴的同时促进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及村民的获得感。在“丹心筑梦,惠民成阳”志愿服务活动中,团队致力于将艺术与文化活动相结合,在志愿服务中将专业合理运用,协助当地垂钓中心为垂钓爱好者、艺术与文化爱好者以及当地居民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通过美化垂钓环境、举办艺术与文化活动以及促进社区互动与交流,志愿者们将推动垂钓中心成为艺术与休闲、文化与自然相融合的场所,为当地社会注入新的活力。
活动内容:
一.考察当地风土人情,体验垂钓文化
西安美术学院“丹心筑梦,惠民成阳”志愿团在7月10日抵达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司徒镇丁庄村钓塘,深入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镇内河流密布,大多是长江水域支流,有60+的池塘数量,为当地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镇内分布众多鱼塘,水产文化、垂钓文化丰富,具有悠久的水厂养殖与垂钓历史。团队成员入乡随俗,通过对周边的观察,对垂钓文化的有了初步的吸收和感受。

当地居民进行垂钓活动
二.访谈村支书,探讨当地现状及未来方向
中午稍作休整过后,与丁庄村村支书见面并进行交流,村支书对志愿团的到来表示欢迎。接下来我们对丁庄村副村支书(张敏)进行了深度采访,结合“三农”问题,探讨本地乡村对池塘的利用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了解整个村庄的池塘情况,包括池塘数量、分布、功能,同时拍照记录池塘现状、水质环境,进行现状调查。
在访谈过程中,副书记提到了丁庄垂钓中心,并认为此项目的发展前景光明,希望这种新业态能够带动丁庄村的经济发展,促进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同时副书记也提到了村委会对池塘整治项目:2023年五月,司徒镇丁庄村进行了塘驳坡整治项目,用砖块砌出池塘的轮廓,让水流能够汇入池塘,进而促进池塘的发展。

丁庄垂钓中心
池塘形成离不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但丁庄村的池塘却打破了“自然形成”的客观枷锁。在改革开放时期,政府为建设村庄周围的公路及基础设施,从村庄中挖掘泥土进行公路建设,于是村庄中出现众多洼地。随着频繁的降雨,洼地积蓄水体形成池塘,村民于是开始了水产养殖致富的道路,形成了独特的水产文化。
但在原由村户个体经营的鱼塘被承包给大型企业、工司以后,“水生植物水花生定期泛滥”、“外地钓客离开村庄后池塘内留下多数浮标破坏水体与生态”等问题逐渐显露,也成为当地政府重点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采访村支部副书记
三.拜访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下午,我们在村支书的陪同下拜访当地村民20余户,询问关于池塘利用率、主要用途、使用频率等问题,了解村民对池塘的经营模式,包括养殖种类、养殖技术、销售渠道以及池塘对他们生活的重要性。同时分发了调查问卷,进一步通过数据在各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在与村民的沟通中,我们得知鱼塘水质曾多次变化,池塘未进行开发前水质清澈,开发后水质逐渐恶化,后政府进行整改,水质有所回升,但仍旧不太乐观。
接受访谈的村民皆认为若当前村内鱼塘进行产业创新型开发,最大的挑战是对环境的整改与保护。虽鱼塘水质目前仍不容乐观,但村内居民以有较成熟的环境保护观念与责任感,亟待解决的问题聚焦在外地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鱼塘生态意识淡薄。
四.游客访谈,多角度剖析垂钓中心
2024年7月11日,蝉鸣山海,夏令悠长,迎着夏日,怀揣热忱,志愿团队开始了新的一天志愿服务之旅。团队成员对丁庄垂钓中心钓鱼游客和钓塘主进行了访谈工作,通过本次访谈,旨在深入了解司徒镇丁家庄的垂钓游客现状,挖掘其服务情况,以及在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游客对钓塘发展的改进建议等。调研结果将有助于探索出丁家庄钓塘的科学发展方式,为丁家庄钓塘后续改进提供有效方案,推动丁家庄的可持续发展。





对钓塘主进行访谈

对钓塘游客就行访谈
五.开展座谈会,共话发展机遇
团队成员汇总两天获得的调研结果,搜集绿色可持续发展、农文旅结合相关的政策和案例,为水业振兴提供新思路新模式,形成初步调研报告,同时召开“塘韵生辉,振兴水业”座谈会,邀请村民、村支书、相关政府部门参加座谈会,鼓励村民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开展讨论和互动,并记录座谈会讨论内容和村民的建议,为艺术与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服务宗旨打下基础,在美化垂钓环境、举办艺术文化活动等后续工作提供参考。座谈会主要分成基础情况调研、池塘绿色清洁何池塘产业融合思路探讨三部分进行开展,对池塘现存环境问题进行调研报告,通过九原区哈林格尔镇新河村的黄河谣民俗园、桑基鱼塘、风力水泵渔船三个案例来举例说明产业融合的可能性,讨论针对丁庄村现状如何进行针对性改变,最后一起商定了后续池塘清理、特色墙绘、国画课堂等服务项目如何开展。




座谈会照片
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机遇与挑战并存。此次座谈会研讨了丁庄村后续发展方向,下一步志愿团队将助力打造丁庄村垂钓中心,让变成成艺术与休闲、文化与自然相融合的场所创造更大可能。
六、画笔描绘青春,色彩绚烂乡村
在座谈会结束后,团队成员对墙绘的实践地点进行了选定,去快递驿站拿了实践材料,敲定初步墙绘设计稿。用艺术构建美的共感形式,体现社会风貌,展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发展的鱼塘生态圈,重视鱼塘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用美丽的墙绘将鱼塘文化和风土人情将给来这里的人听。

墙绘材料的16个快递

墙绘手稿
七、“绿野同行”,与自然共鸣
上午志愿队成员准备好垃圾袋、网兜等用品,进行“绿野同行”池塘清理活动,打捞池塘里的垃圾,对浮萍等生物进行清理,恢复其生态环境,捡拾鱼塘边的垃圾,保持环境整洁。另一组志愿者同时进行清理鱼塘边老屋及钓台墙面,确保墙面平整、干燥,充分征取并结合村民们的创意,由团队成员设计符合鱼塘风格的墙绘方案,让游客都能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氛围。对钓塘打卡点进行选址,进行设计方案选题,并和钓塘主进行沟通,敲定墙绘设计图案。


池塘清理活动
八、多彩墙绘,文化铸魂
墙绘的整个设计以丁庄村的特色——鱼的形象来进行创作。鲤鱼在传统中国文化被赋予繁荣、富贵和昌盛的象征,在墙绘设计中,鲤鱼作为一个主要元素,寓意着对丁庄村未来的美好期许,对丁庄村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祥云,寓意祥瑞之云气,表达了吉祥、喜庆及对生命的美好向往,具有生命力的独特造型承托着红色的鲤鱼,同时祥云上黄色的祝愿词承载着志愿团队对丁庄村发展的祝福和对来到丁庄村游客的到来的喜悦与欢迎。在去快递驿站拿了实践材料后,整理好墙绘材料,以鱼塘边的玻璃墙面为画卷,志愿者们搭建画架开始精心作:以丙烯、画笔为材料,一笔一划勾勒,打造出一幅富含当地特色的秀美画作。





墙绘过程及成果
九、“彩绘生活”互动课堂
志愿团对丁庄村村内儿童进行了“彩绘生活”国画互动课堂,围绕着中国传统绘画方式技法,结合当地特色产业,乡村振兴发展新面貌,分享心目中丁庄村的形象,进行色彩和心灵的碰撞,绘就美好的家乡和童年记忆。在课堂上,志愿者们根据课程安排,为村内儿童详细地讲解绘画要点、基本国画技法、整体画面等基础知识。引导孩子们进行联想作画,从认真临摹到初具雏形的画作,离不开志愿者们的耐心指导。在早上的课程中,每个孩子都认真地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家乡的样子及对自己生活的土地的热爱。在美育课堂里,让当地的孩子充分感受到了家乡的形之韵、色之丰。在感受中国传统绘画——国画的魅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让艺术在孩子们心中撒下梦想的种子。




教授村内小朋友国画
我们相信,此次活动不仅能让团队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潜能,同时也将对丁庄村的未来做出贡献,哪怕其作用微乎其微,我们也将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探索丁庄村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