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 青春行动
习近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绿化祖国要人人尽责。要畅通群众参与渠道、创新尽责形式,发挥好林长制作用,把各方面力量调动起来,推动全民义务植树不断走深走实。
——习近平2024年4月3日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江河湖泊到草原荒漠,从湿地森林到青山沃野,一路思考,一路叮嘱,习近平总书记为美丽中国建设指明方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绿色的种子种进青年学生心里,养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大力弘扬治沙精神,我们策划组织了本次暑期“三下乡”赴民勤县兴隆村“追青而行·沙海植绿”社会实践活动。
追青纪实3
7月12日,“七月植绿”艺术视域绿色科考研究进行中~
实践团继续每日的梭梭树苗养护工作。

太阳高照,炽热的阳光洒落在这片无边的土地上。“追青”实践团的成员们集体出发,开始了当天的梭梭树养护工作。我们作为基地“老人”,开始向其他高校的同学们传授为梭梭树浇水、填埋的经验及要点。看着一颗颗树苗焕发生机,看着我们为这片沙漠带来的一点点改变,实践团同学们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沙尘暴实拍图
沙漠的天空,如同一个无尽的蓝色穹顶,高悬在金色沙丘之上,就在这看似永恒的宁静中,风云突变。黑色的云迅速吞噬了晴朗的天空,风也变得狂暴起来,沙尘被卷起一道道黄色的沙墙,仿佛要将整个世界卷入其中。沙尘暴使得能见度降低,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填埋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频繁停下来躲避沙尘暴,不仅大大减慢了工作进度,更为严峻的是,大风甚至影响了我们的灌溉设备——浇水车。在一次强风中,浇水车陷入了松软的沙土中,威胁到设备安全的同时也拖慢了我们的工作进度,在水车师傅的指导下,我们迅速采取措施,并调整灌溉路线,以减少沙尘暴对工作的影响。
下午,我们开启了“美在腾格里”艺术项目板块,志愿团同学们开始为沙漠标牌设计绘图。




志愿团同学们讨论了不同的设计方案,最终决定采用反映沙漠生态和绿色希望主题的设计。标志的绘制不仅美化了基地,也成为了我们团队精神的象征。
标牌设计稿及成品↓↓↓↓
01


02


03


沙漠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的学习和适应。实践团将继续携手前行,用实际行动守护这片土地的绿色希望。
7月13日,因为下雨以及强沙尘暴的影响,我们不得不暂停手中的工作,在此期间,“追青”小队对团十九大代表,杰出治沙青年仲麟老师有了一定的了解。

“沙漠变绿洲是我的梦想”治沙青年仲麟在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的回到家乡民勤种梭梭。他以“振兴民勤特色农业,助力家乡脱贫攻坚——让沙漠变绿洲”理念开始了返乡创业,公益治沙的奇妙人生。在这段时间的相处中,我们得知小仲哥刚刚开始这份事业时,周围满是质疑的声音,他只说:我热爱我的家乡,沙漠变绿洲是我的梦想,一切都是为了让我的家乡变得更好。


沙漠变绿洲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小仲哥的行为影响着一群像他一样想为祖国西北部沙漠变绿洲做出贡献的有志青年。“追青”小队入驻小仲哥耗费巨大精力建设的沙漠营地。每天清晨在无尽的沙丘中醒来,都能看到小仲哥忙碌的身影。他统筹安排我们和志愿者进行梭梭树养护、“杯苗实验”种植等等工作,他总是会担心我们在这里有没有吃好饭,会关心我们在这里生活的各种感受。我们知道,小仲哥想把最好的东西都带给我们。他对沙漠变绿洲的坚定深深感染着我们。


为了我们在沙漠中的日常生活,小仲哥排除万难,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生活用水,沙漠里的每一滴水都尤为珍贵,当我们打开水龙头,清水流淌而出时,很少有人会去深思这背后所经历的艰辛与复杂过程。这么大一辆储水车,它穿越了漫长的沙漠公路,顶着烈日的炙烤和沙尘的侵袭,历经数不尽的挑战,耗费无数的人力物力,才能将这宝贵的水资源运送到营地中来。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珍惜沙漠中的每一滴水,加速沙漠变绿洲进程决心!


正是因为有像小仲哥一样的民勤人民的坚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民勤才能充满活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昂首向前,闪耀在西北大漠之中。



午后,“追青”实践团在基地的短暂休整期间进行了宿舍内务整理和沙漠垃圾拾捡。我们还制作了“沙漠营地小贴士”,除了每日的安排,还提醒来到这里的同学们共同维护沙漠营地的环境。

小贴士海报作者:刘泽南
小仲哥和他的志愿者团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我们也将持续让美发生,为助力沙漠变绿洲的梦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