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 青春行动
习近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今天我们一起种树,就是要号召大家都行动起来,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人人争当绿色使者、生态先锋,为建设美丽中国增绿添彩,共同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习近平2024年4月3日
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江河湖泊到草原荒漠,从湿地森林到青山沃野,一路思考,一路叮嘱,习近平总书记为美丽中国建设指明方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绿色的种子种进青年学生心里,养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大力弘扬治沙精神,我们策划组织了本次暑期“三下乡”赴民勤县兴隆村“追青而行·沙海植绿”社会实践活动。
追青纪实1

“追青”实践团出发啦!
7月4日,西安美术学院202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在美术馆A馆举行。学院党委委员、副书记李四军为实践团授旗。




七月的风轻轻吹过,热浪携着一行人的脚步前行,“追青而行 沙海植绿”实践团7月6日中午出发,历经一天半的路途,抵达了这次志愿活动的目的地——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兴隆村。期待、筹备已久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开始啦!

7月7日,我们到民勤啦!

路途遥遥、千里迢迢,那一行人20出头的脸庞正扒着窗框向外望,由翠绿变苍茫、从热闹变寂静,独特的西北特色吸引着大家的目光,渐渐落寞的景色丝毫不影响大家“追青”的热情!

民勤站前合影

武威站前合影

民勤县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是“沙井文化”发源地、汉朝重臣金日磾故乡、汉中郎将苏武牧羊之处。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在地理梯度上处于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北方防沙带”,居于全国荒漠化监控与防治的最前沿,是阻止两大沙漠合拢的重要绿色屏障。
炙热的阳光,干涸的土地,无尽的黄沙,稀缺的水源......实践团一行人即将在这里开启一场非凡的“追青”之旅~
7月8日,实践团开启了“绿色情缘”主题学习板块。

实践团与仲麟老师在民勤治沙纪念馆前合影
上午,在仲麟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了民勤防风治沙纪念馆。


参观现场
在馆内,丰富的图文资料、实物展示以及多媒体互动体验,让我们再次深入了解到民勤从过去的风沙肆虐到如今绿进沙退的艰辛历程。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是几代民勤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纪念馆中的“治沙英雄”展区,在民勤防沙治沙的征程中,那些站在时代前沿,搏击风沙的英杰,宛若柽柳白杨,以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义无反顾地走向漫漫治沙路,把聪明和智慧献给一方百姓,用心血汗水亮丽一片土地,书写了不负人民的“治沙史”,唱响了无愧于时代的“大风歌”,留下了壮丽事业的“英雄传”。这些英雄们的事迹激励着实践团一行人“追青”的脚步,坚定了我们防风治沙的决心。

午后,西美长安学子”绿野XAFAer踪“民勤实地调研,驱车前往了被誉为“沙漠明珠”的青土湖。沿途,我们看到曾经的荒漠已经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洲,这无疑是民勤人民多年来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



小百科
青土湖,是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境内的湖泊,位于石羊河下游。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以来,综合运用压沙造林、下泄生态用水等治理措施,加大青土湖区域生态恢复和治理力度,使青土湖区域沙化得到有效治理,有效阻隔了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的合拢。
青土湖曾于上世纪50年代彻底干涸,形成长达13公里的风沙线,成为民勤绿洲北部最大的风沙口,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在青土湖呈合围之势;2010年秋季,干涸51年之久的青土湖形成了3平方公里的水面;2017年,蔡旗断面过水量达3.94亿方,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控制为8500万方,青土湖形成人工季节性水面26.6平方公里,形成旱区湿地106平方公里,地下水位由2007年的4.02米上升至2.94米,夹河镇黄案滩关闭的机井自流成泉,10万亩芦苇蓬勃丛生。
抵达青土湖,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一片盎然。湖水碧波荡漾,周围芦苇丛生,鸟儿在空中自由翱翔,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我们沿着湖边的小径,感受着微风拂面,听着鸟鸣虫唱,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
从仲麟老师那里,我们了解到青土湖的生态修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还包括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个方面。正是这种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才使得青土湖从一个干涸的湖泊变回了今日的模样。

“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碑前合影
今天的行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相结合所能创造出的奇迹。我们将带着这份感动和启示,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