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工艺美术系“艺韵乡土,彩笔绘情”团队赴宝鸡市风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一、团队概况
队长:杨甜(工艺美术系)队员:张梅(服装系)、王瑶瑶(设计艺术学院)、罗婧(建筑环境艺术系)、马雨洁(服装系)、李欣然(山西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王娅文(湖南工商大学工商管理系)
团队简介:
“艺韵乡土,彩笔绘情”社会实践服务队是由西安美术学院、山西财经大学等学校不同专业学生组成的跨校实践联合团队,旨在积极展现当代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多学科融合助力家乡乡村振兴。团队成员具备出色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经验,多次参与乡村艺术教育、传统工艺振兴、农产品品牌打造等相关活动,希望在本次“三下乡”实践中深入了解家乡的产业水平和挖掘家乡的特色文化内涵。团队将弘扬时代精神,把艺术带入实践,为乡村美术教育贡献青春力量。
二、计划议定 整装待发
前期,团队负责人杨甜前往实践基地凤县文旅局、文化馆等地进行访谈交流。实践基地的领导班子对“三下乡”实践活动相关课题调研方向提出了宝贵意见。



三、共同探讨 相互交流
队长杨甜组织团队成员于线上展开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激烈讨论。以弘扬时代精神、倡导文明新风为目标,将艺术运用到实践,并且初步确定实践地点,制定实践计划。

四、第一站:凤县革命纪念馆追溯红色纪忆,铭记历史英雄
7月20日,在晨曦的映照下,“艺韵乡土,彩笔绘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了凤县革命纪念馆。这座纪念馆,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是他们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历史丰碑,展示了凤县周边地区在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深刻反映了当地人民在困难时期的不屈不挠和英勇斗争。

进入凤县红色革命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习仲勋、刘志丹、谢子长等革命先辈的雕像,他们矗立在这一寸方土,守护着这一片土地。团队成员们认真驻足观看一副副历史图片和一幕幕历史遗迹。这些珍贵的展品生动地再现了那段峥嵘岁月中的英勇斗争和艰苦卓绝的历史历程。



馆内红墙绿瓦,诉说着过去的峥嵘岁月,苍松翠柏,见证着英雄的不朽英名。我们站在纪念馆的里,眼前仿佛浮现出革命先烈们浴血奋战的场景,耳边似乎回响着他们为国家和人民英勇奋斗的豪言壮语。

团队成员学习到了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凤县策划的“两当兵变”、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在凤县开展的“工合运动”、红军长征过境、解放凤县等事件,大家对凤县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参观学习完后,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革命先辈的战斗史,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积极提升自身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五、第二站:中国工合运动纪念地铭记峥嵘岁月,铸就辉煌未来
“艺韵乡土,彩笔绘情”团队怀着敬仰之心走进凤县的中国工合运动纪念地,探寻这段波澜壮阔的工合历史。

踏入中国工合纪念馆的大门,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却又充满希望与奋斗的年代。馆内的陈列丰富而详实,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饱含着岁月的痕迹。

团队了解到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在抗战时期所发挥的后备作用。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工合运动成为了一股坚韧的力量,为前线提供了大量的军需物资,为保障民生做出了巨大贡献。




国际友人路易·艾黎与乔治·何克革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投身于工合事业,不畏艰难险阻,为了正义和理想努力深深扎根中国。路易·艾黎与乔治·何克旧居简陋而朴实,是他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的见证。




(工合运动生产机器)
中国工合纪念馆,不仅是一座记录历史的建筑,更是一座传承精神的丰碑,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工合运动所蕴含的伟大精神是一种不畏强敌、勇于抗争的爱国精神,是一种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合作精神,更是一种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奋斗精神。历史不仅让我们对过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让我明白了在困难面前,我们要团结一心、勇往直前才能克服困难。

六、实践感想:重返家乡 我们在路上
我太期待参加“三下乡”美育活动啦!想到能去乡村,把画画、手作这些好玩的艺术教给小朋友们,我心里就特激动。希望能让他们发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美的东西,盼着和他们一起在活动里欢笑、成长。我还期待能从中学到好多,更懂得怎么和大家分享美,让这次活动成为一段超棒的经历!——2022级服装系马雨洁
我满心期待参加此次“三下乡”美育活动。我渴望给乡村孩子带去艺术的启蒙,教他们画画,手作,让他们感受美的魅力。期待看到孩子们眼中绽放的光芒,也期待自己能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成长,为乡村美育贡献一份力量。——2022级建筑环境艺术系罗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