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 青春行动
习近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三北”工程是国家重大战略,要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机制,强化协调配合,统筹指导、协调推进相关重点工作。要健全“三北”工程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撑体系,建立稳定持续的投入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保持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锲而不舍推进“三北”等重点工程建设,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2023年6月6日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江河湖泊到草原荒漠,从湿地森林到青山沃野,一路思考,一路叮嘱,习近平总书记为美丽中国建设指明方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绿色的种子种进青年学生心里,养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大力弘扬治沙精神,我们策划组织了本次暑期“三下乡”赴民勤县兴隆村“追青而行·沙海植绿”社会实践活动。
追青纪实5
七月十六日,实践团投入到“画美兴隆”基地墙面美化工作中~

天空很蓝,风很温柔,云很干净,此景,能够让我们抛开所有的烦恼。
今晨,在仲麟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的同学们继续进行梭梭树苗的养护工作。
烈日炎炎,空气中弥漫着沙土与阳光交织的独特气息。尽管条件艰苦,但同学们的热情并未因此消减半分。在仲麟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挥舞着铲子,汗水滴入黄沙。每挖一铲子,都是在为沙漠种下一丝绿色的希望。面对烈日与高温,同学们埋头苦干,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毅力。汗水浸湿了衣衫,但大家的目光却更加坚定。我们深知,每一铲子的挖掘,都是对绿色梦想的坚守与实践。

讨论墙绘方案
午后,实践团投入“画美兴隆”基地墙面彩绘工作中。为了确保墙面彩绘的效果,在查阅资料与询问专业人员后,同学们对彩钢房墙面进行了彻底的清洁,并涂上了一层乳胶漆,这不仅提高了墙面的平整度,也确保了彩绘的持久与美观。

在墙面覆盖好一层乳胶漆的基础上,同学们开始了细致的起型工作。这不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次团队协作的考验。从测量、定位到勾勒轮廓,每一步都需要十足的耐心。团队成员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测量与标记,有人专注于轮廓的勾勒,还有人负责监督与调整,确保每一处细节都能达到最佳效果。这些努力为后续的彩绘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夜幕降临,我们分享着一天的经历与感悟。


牛老师在村委会给大家上了一堂下乡路上的生态思政课
日落时分,我们分享着一天的收获与感悟,讨论了未来的计划,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对明天的期待。
七月十七日,“七月植绿”艺术视域绿色科考研究继续进行中~

趁清晨,阳光还不那么“毒辣”。实践团成员们迅速投入到梭梭树的养护工作中。我们小心翼翼地为每一株梭梭树浇水,检查它们的生长状况,清理周围的杂物。每一滴汗水都是对生命的尊重,每一次努力都是对绿色希望的坚守。


烈日炙烤着大地,风沙不断侵袭。“追青”实践团的同学们却毫无畏惧,带着铲子,拉着水管,坚定地走向沙漠深处。
随着一日又一日的努力,我们的坚守逐渐显现出了成效。那些原本因为缺水而枯黄的梭梭树,在实践团成员们的精心照料下,逐渐焕发出了生机。叶片鲜绿饱满,枝干也变得更加挺拔有力。这一切的变化,都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下午,实践团投入“画美兴隆”板块的工作。我们在沙漠留下美院的痕迹~

门牌贴纸裁剪
做完梭梭树养护工作,回到营地,实践团将设计的焦点放在了沙漠营地的门牌上。我们决定以沙漠中生命力顽强的沙生植物作为设计主题,旨在展现自然之美与生命力的坚韧。每一扇门都将被赋予独特的沙生植物图案,让自然的韵律与艺术的气息在沙漠营地中流淌。


粘贴门牌标识
实践团围绕沙生植物的形态与色彩,展开了丰富的创意讨论。设计团队精心绘制了多份草图,每一份都力求捕捉到沙生植物的精髓。从梭梭树的坚韧到花棒的优雅,每一处细节都被精心雕琢,确保门牌不仅是功能性的标识,更是沙漠文化的一部分。
小百科
沙生植物,指的是生活在以沙粒为基质沙土生境的植物,它们耐旱、耐盐,多具发达的匍匐枝或根状茎,有强大的营养繁殖能力,可抵抗沙土埋没、固定流沙。这些植物由于长期生活在风沙大、雨水少、冷热多变的严酷气候下,练就了一身适应艰苦环境的本领,生就了种种奇特的形态,如强大的根系、针状叶等。沙生植物的花大多为小型花和微型花,颜色鲜艳,且以红粉色花居多。它们的顽强生命力令人惊异,是沙漠中的独特风景。
今日的工作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自然之美的理解和对沙漠文化沙生植物的了解与传承,也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与创造力。我们期待着将设计转化为现实,让每一扇门、每一块牌子都成为沙漠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将继续携手,奏响自然与艺术的乐章。我们将继续前行,让自然之美在每一处细节中绽放。
“绿色情缘”下乡路上的沙漠生态思政课

午间时分,团委的老师和仲麟老师为我们开展了一堂沙漠中的生态思政课。老师们与在场的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详细了解了我们当前的工作进展、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规划。老师们的关怀与指导,不仅给予了我们精神上的鼓舞,也为我们“追青”小分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交谈中,老师们特别关注了仲麟哥及团队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包括资源调配、项目推广与团队协作等方面。我们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支持与关心,这更加坚定了实践团这次追青而行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