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青春行动
习近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在建设美丽中国上取得更大成就。
——习近平2023年6月6日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江河湖泊到草原荒漠,从湿地森林到青山沃野,一路思考,一路叮嘱,习近平总书记为美丽中国建设指明方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绿色的种子种进青年学生心里,养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大力弘扬治沙精神,我们策划组织了本次暑期“三下乡”赴民勤县兴隆村“追青而行·沙海植绿”社会实践活动。
追青纪实7
七月二十日,今天是我们在沙漠中度过的最后一天。

黎明时分,天际还未完全泛白,我们便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所唤醒。风力极为强劲,沙尘四处飘散。我们迅速采取行动,对营地进行了加固,以保障所有物资的安全。


时间慢慢过去,沙尘暴的影响逐渐减弱,实践团成员们抓紧时机,为墙绘任务收尾。尽管环境艰难,但大家的创作热情并未减退。每一笔都充满了对这片沙漠的深情,每一色都寄托了对未来绿色希望的憧憬。

随后,我们将绘制的牌子安置在沙漠中,它代表着我们此行的足迹,同学们围在牌子周围,笑容灿烂,这一刻被相机定格,成为了我们共同的记忆。


沙漠中的雨,别样的告别

午后,一场意外的雨降临沙漠,仿佛连天空也舍不得我们离开。雨滴落在干燥的沙地上,带来了一丝清新的气息。大家在雨中收拾行李,准备返程,心中充满了不舍。这场雨,就像是沙漠在为我们送行,用它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我们的感激与挽留。


今天,我们在沙尘暴与风雨中,完成了沙漠之旅的最后一站。
墙绘的完成,美化了沙漠基地,更留下了我们的印记;西美的标牌在沙漠中的安置,象征着知识与希望的传递。尽管沙尘与雨带来了挑战,但它们也让我们体验到了沙漠的另一面,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与多变。离别之际,心中虽有不舍,但更多的是一路收获的喜悦与成长。
返程
我们将踏上返程之路,带着在沙漠中收获的宝贵经历与回忆,回到熟悉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中。但这片沙漠绿洲的故事,以及我们在这里的点点滴滴,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最闪耀的篇章。


在这次沙漠之旅中,我们不仅见证了自然的壮丽与挑战,更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与意义。从梭梭树的养护,杯苗实验,助农直播,到墙绘创作和沙漠中的雨,每一步都充满了探索与成长。让我们珍惜这段旅程,将沙漠变绿洲的精神带回家,继续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更美好的未来努力。
番外篇——大漠风光特辑

大漠风光 ·是自然界的壮丽诗篇
晨光熹微·万物苏醒
第一缕阳光如同破茧而出的金色丝线,缓缓而又坚定地撕开天幕,洒向广袤的沙漠。沙粒在晨光的照耀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每一粒沙都成了光的载体,整个沙漠变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


站在沙丘之巅,面对着这壮观的日出景象,人的心灵仿佛也被净化,所有的疲惫与忧愁都随风而去。沙漠日出,不仅是自然的奇观,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烈日高照·大地炙烤
正当午时,沙漠展现出了它最为炽烈的一面。烈日高悬,如同一个巨大的熔炉,将无垠的沙海烤得滚烫。每一粒沙似乎都是一颗微缩的太阳,散发着灼热的光芒。


天空呈现出一种深邃的蔚蓝,与地平线上的沙丘形成鲜明对比,而在这片蓝与黄的交汇处,偶尔可见几朵孤云,它们如同漂泊的旅者,在广袤的天幕上留下淡淡的足迹。
暮霞满天·黄昏温柔
太阳缓缓沉向沙漠的边际,整个沙海被染上了一层柔和而神秘的色彩。
沙漠的轮廓在夕阳的映照下变得柔和,沙丘的棱角被落日的余晖轻轻抚过,每一处起伏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散发着温暖而宁静的光芒。随着日落,晚风开始轻拂,将大漠的燥热抚平。



夕阳,是宁静与活力的交融,也是日与夜的交接点。站在沙丘之上,望着天边那即将隐没的夕阳,心中油然而生的是一种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生命不息的感慨。沙漠的夕阳,不仅是一天的结束,更是新故事的开始!
星辉闪烁·夜色深沉
抬头仰望,夜空如同一块深邃无垠的黑天鹅绒,上面镶嵌着无数璀璨的星辰。在城市中难得一见的银河,在这里清晰地展现其壮丽的身姿,如同一条银白色的河流,横贯天际,指引着迷航者前行的方向。星星点点,每一颗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它们的光芒穿透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将遥远宇宙的信息传递到这片沙漠之上。



沙漠夜空中的星星,不仅仅是夜的装饰,它们也是时间的见证者,是宇宙历史的记录者。每一颗星星都可能是一个遥远的太阳,它们的光芒穿越了数以光年计的距离,最终在这一刻与我们相遇,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也预示着未来的无限可能,激励着我们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