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灯因奉献而长明,青春之舟因担当而远航。他带着画笔走进乡村教室,用美育为孩子们描绘世界的模样;他怀揣热忱投身志愿服务,用1847小时的坚守诠释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XAFA青年媒体工作室×陈逸飞
本期内容我们采访到的是西安美术学院2024级研究生陈逸飞,一位用艺术传递温暖,用行动践行初心的青年志愿者。让我们一起看看他的志愿之路吧。
个人简介
陈逸飞
23岁
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2024级研究生
陕西大荔人
爱好打乒乓球
2023年度陕西省“优秀青年志愿者”,曾获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2023年“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中央优秀团队、省级标兵团队,西安美术学院、西安市星鹿志愿服务队“十佳志愿者”,收到志愿服务证书30余件,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曾被中青网、陕西省电视台、陕西日报、华商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前言
在陕西大荔县朱村小学的教室里,一位年轻教师正指着中国地图向孩子们讲述天安门的故事。当问到"谁去过北京"时,教室里鸦雀无声。这一刻,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陈逸飞更加坚定了用美育带乡村孩子"看"世界的决心。这位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847小时的五星级志愿者,用自己的专业与热忱,为乡村教育注入了一股清新力量。

Q:为什么选择参加“西部计划”?
A:我选择西部计划支教,首先是因为我个人真心热爱教育工作,我喜欢乡村的宁静与安逸,更喜欢孩子们那种质朴和纯真,看到他们眼睛里闪烁的好奇和渴望,我都会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和孩子们在一起时,我的内心变得简单而纯粹。他们的笑容和进步,总能让我忘记所有的疲惫和烦恼。其次我一直觉得,能够将自己的所学所长应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希望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无论是刚开始报名西部计划时的满腔热忱,还是如今支教过半的现在,我都从未后悔过这个决定。相反,我更加坚定地认为,这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选择之一。

Q:支教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A:最大的挑战是乡村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很多没有走出过县城,甚至没有走出过村庄,他们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记得有一次上《我的祖国》这节课时,我问孩子们:“谁去过北京天安门广场呢?”教室里一片沉默,孩子们低着头,我也沉默了。那一刻,我意识到,孩子们没有见过,就很难用画笔表达出来。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要通过美育带他们“看”世界的决心。虽然材料有限,但我们可以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无限的可能,而孩子们缺失的“世界”,则需要我们用更多的耐心和创意去填补。

Q:在朱村小学的教学经历中,最难忘的时刻是什么?
A:最难忘的时刻是我度过的第一个教师节,那是我刚来到朱村小学,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度过这个节日。当我手捧着鲜花,听着孩子们一句句“老师,节日快乐”,心中感慨万千。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幸福。当天我还收到了很多孩子们精心准备的小礼物,一份“老师您辛苦了”的奖状、一个自己折的花、一张张贺卡......这些礼物并不昂贵,但孩子们的心意让我无比感动。那一刻,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自己所做的或许微不足道,但只要能给孩子们带来一丝光亮,哪怕只是让他们多一份对未来的期待,这一切就都值得了。

Q:在研究生考试期间,面对疫情的压力,你是如何应对的?
A:研究生考试期间,疫情形势非常紧张,考生们的焦虑情绪也很明显。作为志愿者负责人,我不仅要关心自己的学业,还要负责协调和组织志愿者们的工作。我和团队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突发情况,比如考生因隔离无法到场、行程码异常等问题。我们24小时待命,随时接听考生电话。虽然压力很大,但没有人抱怨,也没有人退缩。那段时间,我学会了在压力中保持冷静,学会了如何在混乱中找到秩序。每一次解决问题的过程,都让我更加明白,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冷静和协作。每一次解决问题的过程,都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Q:在助老志愿服务活动中,你有哪些深刻的感受?
A:在助老活动中我们来到社区养老院,只是陪老人聊聊天、给他们画些画,但他们却开心得像个孩子。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对于这些老人来说,陪伴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或许不知道,在他们心中,这短暂的时光到底有多珍贵,但那种被关心、被倾听的感觉,足以填补他们漫长岁月里的许多孤独和缺憾,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有一位老人一直拉着我的手,反复说着:“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啊!”这句话让我心里特别触动,我忽然意识到,这句话不是期许,是托付。我们总以为自己在为老人“做些什么”,可那一刻,我分明感到肩头沉甸甸的——他交给我的是整整一代人未竟的星辰,而我们这些年轻人,竟是他暮年时唯一能握住的、通往未来的缆绳。

Q:在“三下乡”活动中,团队如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A:我们团队利用暑期时间,前往陕西延安、安康石泉、甘肃庆阳等十余地,团队成员通过墙绘、农产品包装设计、直播带货、美育支教、非遗体验等方式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我们深入乡村,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需求,然后结合我们的专业特长进行创作。在石泉县我们以网红打卡点墙绘创作,帮助当地打造旅游街,此外,我们还帮农户设计农产品包装,让土特产更有“颜值”和销路。这些成果不仅美化了环境,更带动了乡村的文化自信和经济活力。团队也因此获得了国家级优秀团队的荣誉,但我们更骄傲的是,看到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和他们对未来的期待。每一次墙绘的完成,每一次的美育课程,都是我们为乡村振兴贡献的一份力量。

Q: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成长和感动。每一次的志愿服务都让我更加了解自己、更加了解社会。我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团队协作、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同时,我也被无数次的感动所包围,懂得了“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无论是孩子们的一句“老师好”,还是老人紧紧攥着不肯松开的手,这些瞬间让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志愿服务也让我学会在琐碎中坚持,在压力中成长——原来真正的热爱,就是甘愿为他人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每一次服务,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Q:志愿服务对你的个人成长和职业规划产生了哪些影响?
A:志愿服务经历也让我变得更包容、更有韧性——面对困难时,我会想起支教时的那句“老师,明天你还来吗?”,然后告诉自己:必须坚持下去。志愿服务不仅让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也逐渐找到了表达自我的方式。志愿服务让我从“自我”走向了“他人”,从“个人成就”走向了“社会责任”。也让我明白,真正的职业价值,在于如何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去服务社会、回馈社会。这段经历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Q:对有志于参与志愿服务的青年学生有哪些建议?
A:我想对有志于参与志愿服务的青年学生说:别等“准备好了”才出发,志愿服务本身就是成长的过程。从身边小事做起,哪怕帮同学解答一道题、陪老人聊一次天,都是温暖的开始。最重要的是保持真诚,别把服务当成任务。遇到困难时,记得你不是孤军奋战,团队和受助者的笑容会给你力量。最后,请一定守护好初心——因为志愿服务的意义,不在奖状,而在那些悄然改变的瞬间。每一个微小的行动,都可能成为他人生命中的一束光。志愿服务不仅是对他人的帮助,更是对自己心灵的滋养。只要你愿意迈出第一步,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更美好。
如今,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依然奔波在志愿服务一线。他像一座桥,用艺术连接城市与乡村,用热忱温暖老人与孩童,用专业助力乡村振兴。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发展的生动实践,也看到了艺术教育工作者以美育人的使命担当。正如他所言:"只要能给孩子们带来一丝光亮,哪怕只是让他们多一份对未来的期待,这一切就都值得了。